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迎接新时代 走进新乡村 讴歌新生活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方志权     作者:方志权     编辑:包雍尔     2021-09-17 12:05 | |

图片来源:浦东发布

方志权/文

近来,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好事连连,特别是伴随着成功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海沈村名副其实成了网红打卡地。

中央电视台《走进乡村看小康》栏目也走进了海沈村,称赞海沈村发展乡村游,既保留了乡村野趣,又新增了都市人喜欢的文艺气息,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现在有许多许多年轻人又回到了乡村,让大家看到一个跟你印象中不一样的乡村,感受一下现在新时代的乡村是什么样子的。”

海沈是个地铁村。海沈村因海而生,G1503绕城高速穿村而过,村内设立轨道交通16号线惠南东站,是为数不多的地铁直达村,多条公交线路串联起海沈村和惠南城区,对外交通十分便捷。

海沈是个奥运村。海沈村是两届场地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的家乡,惠南镇以此契机打造了一条“骑迹乡村·自在惠南”骑行文化线路,以海沈村为核心,骑行和漫步已成为串联乡村社区生活圈的重要方式之一。

海沈是个西瓜村。海沈村是沪上知名农产品品牌南汇8424西瓜的重要产区之一。

得益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正是沧海桑田变模样:

在海沈,绘就了诗一般的田园画卷,实现房屋、桥梁、景观与田园的和谐统一,形成“水、田、林、宅”和谐交融的乡村空间肌理。

在海沈,一系列乡村活动让人眼睛一亮:草坪电影、篝火晚会、轮胎创意大赛、稻田音乐会,具有浓郁乡愁的“海沈记忆”被挖掘并发扬光大。

在海沈,一批批乡村规划师、设计师、运营师以及乡村创客近悦远来,一批批广受欢迎的生活服务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营造了“建筑可阅读、稻田可漫步、乡村有温度、生活有归处”的沪乡新生活美好场景。

在海沈,沪乡第一首村歌《潮起之地》已经唱响,沧海桑田,耕读传家,都市村庄,骑行圣地,文旅沪乡,勤劳淳朴的海沈人,以梦为马迎着朝阳又出发!

如画的风景,甜蜜的事业,悠扬的歌声----海沈是上海推进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乡村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珍贵资源。上海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正是有了乡村的滋养,城市才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

海沈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魂在软实力,魅力在软实力,可持续在软实力。可以说,上海超大城市软实力包括了沪乡乡村软实力。今年六月召开的市委全会提出要发挥好大都市乡村靓丽底板功能,凸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把乡村打造成为大都市的后花园,让珍视乡村、回归乡村、建设乡村成为新潮流。

大家有目共睹的是,近年来,上海乡村振兴的显示度日益提高。各部门、各涉农区在“硬实力”上下了不少功夫。下一阶段,应同步加快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那么,沪乡乡村振兴的软实力究竟有哪些?答案是提升“五力”:

组织策划力。抓牢战略策划,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性、全局性规划,以及充分发挥社会智库的参谋和智囊作用,搭建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紧盯战术策划,以“不策划不规划、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制度支撑,确保相关扶持政策保障到位。

产业竞争力。发展体验农业,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传统农业在快速转向现代农业的同时衍生出多元化功能,让农事体验成为一种现代产业发展和实现市民旅游休闲的常态。发展品牌农业,通过挖掘、培育、发展地产特色农产品,增强市民对地产农产品的信赖度和感受度。

环境吸引力。塑造具有江南水乡肌理和韵味的乡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让“七分白、三分黑”的建筑风貌和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给广大民众以美的享受,体验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休闲情趣。增加农村的居住舒适度,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功能、形态、环境相互促进的新空间,让绿色乡村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文化影响力。保护历史风貌,对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品读江南乡村的历史文脉。传承非遗文化,继承弘扬郊区传统手工技艺、说唱表演、非遗文化,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感受江南乡土气息。开展节庆活动,举办各类涉农主题的休闲娱乐活动,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农民丰收节、乡村民宿等,讲好故事、唱响村歌,发展乡村体验经济,唤醒市民过往的美好记忆。

人才创造力。激发创新创业,吸引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施展才干,让乡村成为涉农领域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形成头雁效应,通过人才集聚实现产业集群、升级换代,使之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新业态蓬勃发展的蓝海。发挥乡贤作用,通过引导乡贤回归乡梓,将城市的资金、资源、经验等更多向乡村辐射,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培育能工巧匠,培育和凝聚一批符合乡村生产生活需求的手艺人、大师傅,使之成为乡村发展的顶梁柱。

在夯实硬实力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软实力,让乡村振兴硬实力和软实力互动并进、相得益彰。引领乡村新发展,营造沪乡新生活。这是海沈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探索实践给我们的启迪。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