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夏令热线 > 正文

夏令热线|地铁按下“静音键”8个月,偶遇“外放”怎么办?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任天宝     作者:任天宝 志愿者 何婧文     编辑:钱文婷     2021-08-02 09:43 | |

  今天,地铁按下“静音键”已满8个月,然而近日却有不少市民致电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反映,在乘坐地铁时遇到很多手机外放、吵闹等问题,在这个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噪音真是让人“烦上加烦”。

  去年12月1日,《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新增了针对电子设备的“静音条款”——禁止乘客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地铁新规目前的实施情况究竟如何?“静音地铁”如何摆脱“噪音投诉”?记者前往调查。

mmexport1606792158914.jpg

图说:地铁车厢里的静音标识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乘客吴先生对记者表示,由于参加工作培训,他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地铁3号线。“自从新规实行以来,车厢确实安静了许多,大多数人都会戴上耳机,即使外放也会把音量调低,但时不时还是会遇到噪音问题。”日前,吴先生照常在石龙路站上车,手机外放的声响从隔壁车厢传来,“应该是在放短视频,不在同一节车厢都能听到。”吴先生说,他当时和同行的朋友上前进行劝阻,该乘客先是“打量了他们几眼”,最后才不情不愿地关闭了声音。

  今天上午,记者在2号线世纪大道地铁站上车,拥挤的车厢中低头族们看着手机屏幕,有的玩游戏,有的刷短视频,但基本都遵守静音守则,唯有一位老伯开着大音量玩“斗地主”。当记者走近前去问他知不知道地铁内不能外放时,他回答“知道是知道的,这不是没带耳机嘛。”随即便将音量调低了。

  对于噪音问题,乘客高女士也叫苦不迭,好几次遇到小朋友看动画片大声外放的情况,每次上前劝阻时,家长往往以“孩子还小,多包容一些”为由,最后不了了之。

  偶遇他人“外放”,乘客“不敢劝”

  “来上海两个月,遇到过一位老阿姨外放‘沪剧’睡大觉。”乘客小张坦言,自己只好按捺情绪,看着她睡觉也不好意思打断。“之前看到过一则新闻,女乘客劝阻一男子勿将手机外放,反被打了一耳光,虽然打人者最后被警方行拘5日,但是我怕遇到类似情况,就不太敢劝了。”

  “要是劝阻不成,尴尬的反而是自己。”乘客李女士笑称,自己遇到过老年人将收音机大声外放听音乐的情况,但同样不敢劝阻,周围的人一般也只会用眼神表达不满,很少出言制止。

  记者在车厢内注意到,几乎每节车厢都张贴了“禁止外放声音”的标识,最下方一栏标明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服务监督热线64370000,乘客可以拨打热线投诉相关不文明行为,地铁方面会根据情况安排执法人员进行劝阻与处理。

  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少有乘客会在遇到噪音问题时进行投诉,投诉过程有时也并不顺利。“乘客的不文明行为、安全求助、常规咨询都将通过热线电话反映,有时平台繁忙很难打通。”王女士告诉记者,等站台派人过来,被投诉人可能已经到站下车,耽误了时间,问题就无法及时解决。

  建议主动劝阻,鼓励“社会共治”

  记者就此向地铁方询问,据申通集团执法大队执法一中队队长曹正辉介绍,今年1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共受理并处置了579起噪音扰民投诉。在接到市民投诉后,执法队员会前往地铁车厢劝阻。如遇态度恶劣、动手打人的乘客,将移交轨道交通公安处理,民警将对其采取拘留五日或七日的行政处罚。

  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乘客守则不是法律条款,地铁静音车厢能否实行,还是要看乘客的素质和意识。如今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的乘客明显变少,地铁内静音也是这样,这是一个逐渐改进、慢慢习惯的过程。“地铁监督管理的工作确实具有滞后性,希望乘客们也可以发挥监督力量,参与到地铁‘共治’事业中来。遇到地铁上的噪音扰人,可以先对其告知乘客守则规定,先行劝阻,如无法协调一致,可拨打热线电话或向工作人员求助。”

  此外,还有市民建议,“禁止外放声音”的告示可以贴到更醒目的地方,避免被人群遮挡,起到真正的告知作用。“把告示贴到现在放广告的地方,或者车门上,都能提升它的存在感。”

  新民晚报记者 任天宝 志愿者 何婧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