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新民眼 > 正文

上海最大萤火虫栖息地险被挖掘机挖掉!能否保住还是未知数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一能     编辑:包雍尔,韦嘉维     2019-08-07 18:52 | |

图说:萤火虫婚飞,8月5日摄于齐贤村旧址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新民晚报·新民网】昨晚7点,随着夕阳完全落下,奉贤区金齐路边的一片荒地上蛙虫齐鸣。只见在两块数千平米,被树木覆盖的废墟中,渐渐亮起了点点萤火,成百上千只萤火虫离开藏身地,升腾飞舞,开始了一生中最绚丽的舞蹈。

  这块无人问津的荒地,正是上海目前已被发现最大、唯一一处黄脉翅萤栖息地。种群密度之高,堪称上海之最。

  但就在不久前,这块生态乐土险些遭遇灭顶之灾,幸好金海社区及时出手保护,喊停了施工,在它的周围已经竖起围栏和标牌,提醒人们不要打扰这里的动物居民们。

  上海那么大,为何萤火虫如此罕见?在过去的两年,我见证了这块生态宝地被发现、破坏、保护的全过程。背后的曲折一言难尽。

  故事要从2年前说起,上海奉贤区金海社区,有个村子叫齐贤村,多年前就被废弃,据说规划中要建造南桥新城的生态公园,但至今没有开工建设。

  2017年夏天一个雨后的夜晚,上海野保志愿者姜龙偶然发现了这里,顺着点点萤光走进了这个被植物吞没的废村,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不是星星点点,而是一片萤光形成的“光雾”。近年来,他从来没有在上海见过如此密集的萤火虫婚飞盛况。

  几天后,我跟随姜龙来到这片荒地,虽然当天观测到数量并非达到峰值,但也是非常震撼,在我的记忆中,已经20多年没有见到这样的场景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暑假,就会到乡下老家去郊游,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在星空下漫天萤火虫婚飞的画面。

  萤火虫被称为“生态指向标”,随着环境被污染,它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消失了,在上海再也看不到萤火虫了,曾是许多人心中的遗憾。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环保越发重视,环境有所恢复,萤火虫也在上海郊区零星地重现,但规模都不大,和儿时记忆中的场景大相径庭。

  但这个地方是例外,也是个意外。由于人类活动消退,这片村落被自然重新接管形成林地,只用了几年就变得杂草丛生,树木茁壮,建筑废墟大都被植物吞没覆盖。

  于是,这里成为了小动物们的避难所,生物多样性极大提升。赤链蛇、刺猬、黄鼠狼、独角仙、螳螂等等上海其他地方已难得一见的动物纷纷来到这里生活,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圈。在夏季,它们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萤火虫。

图说:在林地中拍摄到一只罕见的独角仙,它是上海体型最大的昆虫。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这里生活的萤火虫属于黄脉翅萤,是一种体型极小,但很能发光的小昆虫。成虫大小还不到一厘米,极其脆弱,且对环境要求极高,所以至今无法人工繁育。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定居,是因为它在幼虫形态,主要靠一种名叫烟管螺的小软体动物为食。这种迷你“小螺蛳”只有几厘米大,必须在树林和碎石瓦砾中繁殖,这个废弃的村庄恰好符合所有条件,误打误撞地成为了萤火虫的乐土。

图说:烟管螺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这种生命短暂的小昆虫小时候长得像刚孵化出的蚕宝宝,经过漫长的幼虫期,大约是在黄梅雨季后,才完成蜕变,开始发光吸引配偶。雌虫通常都是停在地面或是树枝叶上发光,而亮度更强的雄虫则四处飞舞,努力展示魅力、寻找着“佳偶良虫”。

  有趣的是,两虫相会后还会“相亲”,成不成都看雌虫心情和雄虫的“虫品”,有时欣然接受,有时一拍两散。交配成功后,雌虫会在苔藓背面产卵,然后结束短暂的一生。从6月到9月,这一不断重复的一幕被称为“婚飞”,是它们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正是我们记忆中最心心念念的景象。

图说:黄脉翅萤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姜龙 摄

  在完成首篇报道后,我一直关注着这片林地的命运,但它的状况却令人担忧,原因是附近居民活动,已经对它构成了严重影响。

  附近的居民大多是刚刚完成城镇化转型的农民,一些老人对土地有一种情节,看到荒地就要去种地,不是为了生存,纯粹是打发时间。于是2年来,眼看着林地周边大片荒地被开垦,种上了各种蔬菜,幸好他们不太使用化肥农药,否则对于脆弱的萤火虫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除了被菜地包围,林地最大的危机出现在不久前。姜龙突然联系我,说有挖掘机正在施工,已经挖掉一大片,这块林地可能保不住了。

  第二天,我就和他来到现场,发现挖掘机在两片林地之间用碎石拓宽了道路,林地被挖掉了1/6左右。这些刚挖掉的林地,马上就有人圈了起来准备种地。

图说:停在林地附近的挖掘机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摄

图说:菜地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摄

图说:挖掉的林地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摄

  带着野保志愿者,我们来到了金海社区了解情况,一问才得知,是环保督查发来整改通知,说这片荒地上有建筑垃圾需要清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废墟恰恰就是萤火虫幼虫食物烟管螺的必要生存条件。

  在我的安排下,野保志愿者和社区的分管干部们进行了沟通,他们这才发现,原来身边有这么一块宝地,当天晚上就到现场查看。在见识到萤火虫婚飞的美景后,一位干部对我说,这里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时光。

  几天后,林地周围竖起了篱笆和标牌,第一次得到了正式保护,村干部们走街串巷,告知附近居民们不要继续开荒破坏这片林地,清理施工也完全停了下来。

  这一进步令人欣喜,但村干部也对我坦言,今后这块地早晚要动工,林地如何保留,施工会不会对现状造成影响,他们也无法预判。

图说:林地周围的标牌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姜龙 摄

  虽然前途未知,但我还是对这块小林地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我发现,之前发生的种种问题,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旦媒体、志愿者、管理者、主管部门、当地居民能够坐下来好好协商,其实很容易达成共识,毕竟谁都不希望这块家门口的生态宝地消失。

  在未来,一旦确定开发,志愿者和专家完全可以提前介入,给出最合理的保护方案,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兼顾多方诉求。这片小林地就如同一个种子,可以让“生态火种”传播四方,留住种子,就能留住希望。

  姜龙说,这块林地犹如自然给予人们的一份厚礼,许多人求之不得,花费巨资重新打造,往往却是镜花水月,空有其表。如今一份天赐厚礼摆在眼前,如果再保护不好,将是莫大的悲哀。

  每次看到一些地方花费巨力,大量捕捉萤火虫,举行所谓的“萤火虫夏日祭”,让家长花几百元买门票,带着孩子们付费赏萤,都会觉得非常可笑。

  放飞的萤火虫离开栖息地是无法生存的,牺牲无数生命,就为营造出这样虚假的景观,满足人的一时感官享受,这有意思吗?是亲近自然吗?

  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用钱买不到的,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容易错过,且非常脆弱。就像这片林地,如果一不留神毁掉了,就会永远消失一去不复返,这样的悲剧,我们已经经历得足够多了。

  站在漆黑一片的林地,在萤光的环绕中倾听蛙叫虫鸣,头顶星空眺望远处万家灯火,使人心绪格外宁静,只愿此景永存,此情永续。

  新民眼工作室 李一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