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新民眼 > 正文

这个青浦的小村庄藏着一个“红楼梦”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毛丽君     编辑:高飞,黄佳琪     2020-05-08 15:50 |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30多年过去了,园子里还响着经典的旋律,蓦然回首,曲径通幽的景致依然没变,去过的人都说,这里还是原来的样子。

  金泽镇杨舍自然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却因为一个“红楼梦”曾经红极一时。1978年10月,上海市园林管理局提出辟建淀山湖⻛景区的规划设想,10年后,1988年10月,上海淀⼭湖风景区全部竣工对外开放,这便是“上海大观园”。以往的杨舍村,就是“大观园”落座的地方。

  “东临淀山湖、西濒元白荡,九条江川流而过,村中心有一个圆形小岛叫荡田圩,就像九龙戏珠,所以这里以前也叫九龙港……”因为修建大观园,杨舍村整体搬迁,以往的种种只能在老一辈的讲述里慢慢还原,几十年过去,74岁的任银生还能准确找到荡田圩的所在之处,拿个小石块便能画出“戏珠”的九条河道,“原来岛上有学校,我们上学都是要划船过去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大观园”,杨舍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家就在‘潇湘馆’边上,后来在大观园保卫科上班,以前种地多苦啊。”这一代人对“大观园”的感情,在感恩它为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善里沉淀,76岁的杨德荣便是如此。

  作为87版《红楼梦》的取景地之一,“大观园”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旅游最炙手可热的景点,放到如今,也可称得上是现象级的“网红”。“我还记得以前人最多的时候,一天三四万人,旅游大巴把周边的路都堵住了,还有不少人被堵在外面。”回忆起昔日的景象,上海大观园办公室主任李祥生说,最多的时候,“大观园”一年的游客量可以达到150万至160万,“想当年,有几个上海小囡没来过这里?”

  “我小的时候是一边玩泥巴一边看着这里建起来的,最早是‘怡红院’,元妃省亲的‘大观楼’是最后建的。”后来,在离“大观园”一公里远的地方,有了杨舍新村,原来杨舍村的村民大多聚居于此。这里如今是金杨居委会的辖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王利强对园内的每一条路、每一处景观,就连哪里有哪几尊蜡像,都如数家珍,“这里的庭院、建筑,都还原了《红楼梦》里的描写,所有的摆设也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时光流逝,翘起的檐角落满松针,庭院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大观园”亦不复往日“踏破门槛”的繁华,这一点,伴随着它成长的人都看在眼里。“以前梅园里有4000多棵梅树,是国内四大梅园之一,现在已经看不到当年那么好的风景了,可惜了。”38岁进“大观园”做绿化的孙治强如今已经79岁高龄,他还憧憬着,这片承载了他青春岁月的土地,能再现往日的风光。

  “靠我们单独的一个景点想要有新的发展比较难,希望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可以和青西的景点联动发展,和周边的古镇错位发展,和环淀山湖的规划协同发展。”在李祥生的设想里,杨舍村人做了一辈子的“红楼梦”或许可以在新一轮的发展里“重生”。

  新民眼工作室 毛丽君

  图片 | 徐程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