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夜读 | 母亲絮叨父寡言,都是一份深爱在心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纬明     编辑:史佳林     2017-10-18 18:00 | |

早已过了想家的年龄却依旧想家,是不是会被哂为“矫情”?而我现在就特别“矫情”地想着我的家,想着家里絮叨的母亲和寡言的父亲,只是这一切的想念都无法和他们言说,只因为我在一个在外人看来不该漂泊的年龄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漂泊。

父母亲知道我要离开老家去远方工作是在我临走前的一个星期,听到这个震惊的消息,母亲用啜泣表达着她的不满、无助、担心……而父亲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嘴唇嗫嚅但最终没有发出声响,一如往昔。看到父亲如此的表现,本来就脾气略显急躁的母亲最终爆发了,几乎是吼着对父亲说:“你倒是说句话呀?”母亲爱絮叨但如此语气和父亲说话,在我印象中还是极少的,尤其是自前年父亲脑中风恢复后,母亲就更加注意说话的语气了。父亲看着母亲,嘴里再次嗫嚅。“你决定了就去吧,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家里有你哥呢!”在我愣神儿的瞬间,母亲用更大的啜泣声表达着对父亲的不满。

这一走,就是大半年,其间虽偶有电话通联,但也总是母亲在说父亲在听,且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因为不想让父母听出我各种适应的难,也因为母亲要照顾刚刚降临人间的孙子。与之相反,较之在老家的日子,接到兄长的微信的次数却明显多了起来。又一次接到了兄长的微信,再次询问我入职手续办妥了没有。在我回答了“在办”后,“坚持,帮不了忙,支持”“父母担心”,兄长的两条回复瞬间逗引出了我早已在心底打转的眼泪。

父亲母亲的形象又一次浮现脑海。母亲絮叨父亲寡言,是父母亲那个年龄段的人较为标准的家庭模式。父亲寡言的原因,我不知道兄长们问过没有,我是没问过的,我也不知道如果问父亲会给出怎样的答案。父亲是村里仅有的三名大学生之一,工作后又长期从事党建工作,想来话在工作中说得较多吧,回家后的寡言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憩。加之,家里三个男孩子,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赚钱,想必父亲也承受着不小的生活压力。

母亲依旧絮叨,父亲却不再寡言,这种变化是始于父母亲有了孙女、孙子后,虽然这种不再寡言也仅限于父亲和他的孙女、孙子之间。原本以为父亲是不怎么喜欢孩子的,印象中父亲背、抱我们兄弟的次数屈指可数。但一次次看到父亲背、抱兄长的孩子,和三个小孩子有说不完的话,瞬间明白,原来我还是没有读懂父亲寡言背后的温情。

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让父母亲在我这儿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每次面对父亲的眼神、母亲“年龄太大了”之后的欲言又止,我总是逃也似的逃离。远离家乡,孤身漂泊,耳边虽不再有母亲欲言又止后难得的“清静”,心中却不免多了几分担心难已完成父母亲任务的惶恐。

远走家乡异乡漂泊的日子,最渴望也最害怕接到的就是家里的电话,渴望的理由自不必说,害怕却是骨子里的真害怕,害怕家里任何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意外发生。写到此,不由得想起,初来单位,一位温婉的前辈最美好的祝愿,努力工作,将来把父母亲接过来,感受一下南方的湿润……想想就很好!

絮叨的母亲,寡言的父亲,让我们共同守望那一天的到来吧!儿子想你们了,愿你们健康快乐!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