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今之赵管”,沈尹默与褚保权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振华     编辑:吴南瑶     2018-05-15 17:06 | |

回望沈尹默先生1947年的书法展,真是饶有趣味。

那年9月27日,书法展在上海中国画苑如期举办。散文家、美术家孙福熙为我们刻画了展览开幕时的一个场景:展览作品中有一幅是沈尹默书写自己创作的词《玉楼春六阕》,书写在彩色的古宣上,许多参观者惊叹于其书法的超逸飞舞。这时,一位女士轻轻地提议,可以请沈先生诵读一遍的。大家就把书法家拉过来,随后他“果欣然吟诵,抑扬宛转,从未会闻。座中有喜有悲,多人落泪,其感人之深有如此者”。

提议的女士,就是沈尹默的女友褚保权,为沈氏书斋里红袖添香之人。沈氏吟诵的《玉楼春六阕》,是避难重庆时的感怀之作,他状雪写梅,把酒抒怀,他临水赏柳,登楼伤春,借自然的景抒写国难时期的家国情怀,以优雅的词句倾注相爱之人的深深思念。沈尹默深情的吟诵,赢得了在场友人的共鸣。

沈尹默是浙江湖州人,但出生在陕西汉阴。他自幼热爱诗词和书法,后来得友人提点,埋头临写碑帖,最后归宗“二王”,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他曾留学日本,终因家庭经济窘迫而弃学,他辗转在杭州各校任教,由德清籍教育家许炳堃的力荐,得入北京大学任教。在北大,沈尹默如鱼得水,利用自身影响力推进大学建设的制度化和学术化,建言蔡元培设立教授评议会,引荐陈独秀任职文科学长,参与《新青年》编委工作,撰写新诗引领文化风尚……就在北大任教时的1928年,沈尹默在一次同事的聚会上认识了褚保权。

当时,褚保权是北大教育系的学生,跟随在校兼职的舅舅张大椿参加了这次影响了她一生的宴会。见到这位风姿绰约的女生,沈尹默高度近视的眼睛放出光来,竟然深深地坠入情网。褚美女大学毕业想南下应聘任职,沈尹默千里迢迢追到杭州,希望她留在北京工作。沈尹默见不到她,就赋诗作词,一首首婉约的情诗,一颗相思的爱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心,最后放到褚保权面前的是装订成册的《春蚕词》。褚保权被打动了。此后,褚保权一直追随沈尹默。

1932年底,时任北平大学校长的沈尹默,因无力阻止当局开除进步学生,愤然辞职。随后,他来到上海,担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兼孔德图书馆馆长。褚保权也追随他南下,做协调的助手工作。1939年,欧战爆发之后,日军进攻法租界。沈尹默被迫离开上海“孤岛”,辗转撤退到重庆。临行前,他把所有文件资料和书籍交托给褚保权保管。此后6年,他们一个在长江头,一个住长江尾,只有鸿雁往返中述尽相思之苦。鲁迅在书信里常称许广平“广平兄”,而沈尹默称褚保权为“权弟”。直到1946年,他东归上海,过起职业书法家的卖字生涯,两个相爱的人又相聚在一起。随后,就有了标志沈尹默书法登上了艺术巅峰的1947年书法展。

书展成功的喜悦尚未消散之时,沈尹默与褚保权终于在上海正式结婚。那年10月10日,两个苦等了18年的有情人喜结连理,李石曾先生证婚,沈尹默亲笔写下结婚证书,表示“敬意爱情,永矢勿渝”。那一年,沈尹默65岁。

1971年6月,沈尹默去世。据褚保权的侄儿褚家玑回忆,在失去爱人的日子,褚保权养成一个习惯,每到吃饭时刻,她必定先吟诵一遍挂在书房墙上先生书写的三首诗词。一日三餐,餐餐如此;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其中有沈尹默在重庆时写给她的一首诗:“江流清且长,双鱼可寄书,展素安得祥,祝君千万寿。”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她1990年去世。(杨振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