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边看边聊 | “微”礼规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程介平     编辑:赵美     2018-09-22 12:35 | |

和一位朋友在一家环境十分优雅的咖啡馆闲坐。朋友是“海归”精英,欲在国内发展。

朋友盛赞微信是个了不起的发明,我却发现她对别人发来的语音信息,看都不看就删了,颇觉奇怪,忍不住问她:你喜欢微信,不会是“叶公好龙”吧?朋友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解释说,微信也要讲究礼仪规矩。比如现在,她总不能把我晾在一边,兀自打开语音来听吧?而且不知道语音里说些啥,假如是私密事,一下“广播”开来会很尴尬。刚才是N久没联系的人突然直接发来四五条接近50秒的语音信息,这是非常没礼貌的行为。因为反感,所以抗拒,久而久之养成了对突如其来的语音信息“格删勿论”的习惯。

我对这感同身受。好几次我正在开会,微信进来一条语音信息,有时候误点了一下,语音突然“广播”起来,让开会的人都吃了一惊。可我没有像朋友那样“格删勿论”,留着回家再听。是不是应当像朋友那样删去?删了就不会回复,没有回复就会提醒对方,不要动不动就“微话”。让人明白语音发出去没回复,不是对方没礼貌而是自己失礼了。

另一位做医生的同学对我说,她对突如其来的语音也是“格删勿论”的。作为医生,朋友的视频通话更令人头疼。如正在坐诊或巡查病房,一通“微话”进来,接还是不接?

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可从来没有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发语音信息、微信通话,即使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间,也应该先发文字问一下人家方便不方便。这是礼仪。有的人喜欢发语音或“微话”,是他自己打不来字或者图省事“一发了之”。虽然语音、“微话”比文字输入来得先进、省力,但有的时候,该发送文字的还得发送文字。

还有些微友,以刷朋友圈为己任,时不时发些“心灵鸡汤”给你,这是勉励你还是说你做得不够呢?更有甚者,给你发一些“不转不顺”之类的信息,比如“……本月,福、禄、寿、喜、财各路神仙都来保佑你,请将此短信转发给20个人,4天后你一定会好运当头。如果删除或者不转发,你会一年诸事不顺!”这让我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相信发给我的人不是原创,也是“被逼”转发的。但我是转发让别人和我一样传染“恶心”好呢,还是不转让自己接受“不顺”的诅咒?

如果你要“微”别人,就要讲究、要遵守“微礼规”。一定不要转发带诅咒转运之类的信息。发这样的信息,显得情商太低了。

及时回复也是一种修养,于人于己都是一种尊重。不要总是漫不经心地回复一个“嗯”字。如果你的回复永远只有一个“嗯”,就会把朋友之情“嗯”完了。

一个人怎么回微信、怎么发朋友圈,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恰恰暴露了这个人的教养。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即使是在微信里,也会恪守礼仪,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即使隔着屏幕,也若面对面交谈,举止有礼。(程介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