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黄浦江畔起飞的风筝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博     编辑:钱卫     2018-11-03 17:56 | |

  风筝在绚丽的晚霞间飞翔。扪心自问,我这只风筝的源头还是在黄浦江畔吧。

  黄昏色彩斑斓,美得醉人。我徜徉在附近公园的小径上,好不惬意。忽见园中央的两个孩子向我招手。走近一看,一个是邻居小强,另一个是他同学托尼,都是在多伦多长大的孩子。他们拿着京剧脸谱风筝犯愁,说试了好一阵子也飞不上天。算他俩找对了人,我算是放风筝老手,孩子顿时乐开了颜。

  我边演示边跟他们讲解,放风筝首先要知道风的方向,环顾四周,没有旗帜,也没有炊烟。我拾起一把枯叶,快速向空中抛去,立刻测出了风向。我手握风筝提线,逆风向前快跑,直到感觉风劲够了,风筝向上爬升时才停下来,慢慢放线。他俩见到风筝向空中升腾,鼓掌欢呼。

  眼见风筝在空中稳定飞翔了,我便把提线转给小强。我告诉他,如感觉风筝线有拉力时,就要把握时机放线,风力小的时候则要收线,给予人工加风;如风筝有下降趋势,需要迅速收回一部分线,直到风筝能在天空挺住不坠。他俩分别尝试,感觉良好。  

  望着空中飘来飘去的风筝,我不禁回想起40多年前在上海的情形。那时才十来岁,跟着哥哥去郊外放风筝。三哥虽然只比我长六岁,但他知识面很广。他说,早在春秋战国,鲁班就用木头做成了木鸢,这是中国最早的风筝。尔后又用纸代替了木,纸鸢就出现了。再后来,又有人试着在纸鸢上系上竹哨,当风吹入竹哨的时候,声音像筝叫,所以又叫风筝。从那时起,我经常与小伙伴一起玩风筝,简直成了发烧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漂洋过海到加拿大,孩子小的时候,我又与他们一起玩起了风筝,似乎返老还童。每年秋天,一家四口都会去参加风筝节,其乐融融。三年前的仲夏,我们去旧金山旅游。两个儿子事先在网上查到,有一个放风筝的好地方。那日下午,我们先去唐人街买了风筝,直奔金门大桥旁的公园,放了好几个小时的风筝。那天放风筝的人还真不少,几十只风筝在湛蓝的天空中盘旋,观赏者数以百计,构成了一幅绝妙无比的图画,不禁想起民间流传的诗篇:“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向往着能像风筝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当引线在握,遥望碧空,看着冉冉升腾的风筝时,会觉得风筝是自己的化身,似乎将天地相连。那时,大儿子在读大学一年级,刚完成在硅谷的暑期实习,他边放风筝边说,自己要像风筝一样飞翔,今年毕业后果然如愿以偿……

  绚丽的晚霞挂上天空,托尼已经飞得有模有样,似乎领悟到了放风筝的精髓。再次仰望天际,自己何尝不像这只风筝,从上海漂到加拿大已经28个年头了,恰好中加岁月各半,梦中总有剪不断的上海情。扪心自问,这只风筝的源头还是在黄浦江畔吧!(孙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