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谈瀛洲:郁金香的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谈瀛洲     编辑:赵美     2018-12-02 16:38 | |

(一)

深秋,又到了种郁金香的季节了。从国外进口的郁金香球根,多数在十一二月间到货。收到就应赶快种下,过了元旦就太迟了。

郁金香是一种喜爱明亮光照的植物。第一次买郁金香球根时,我还住在上海的一幢高层建筑的18层,那里只有一个晒不到直射阳光的内阳台,只能种耐阴植物,按说是没有种郁金香的条件的。但我为它的美艳名声所惑,还是按捺不住,买了一袋球根回来。最后想到了个主意,把球根拿下楼,种在了小区的花坛里。居然没多久就长出了叶子和花苞!

三月底,我发现那几个郁金香的花苞都长得肥嫩欲滴,马上要开花了,心里充满了期望。第二天在学校上完课回家又兴冲冲地去花坛看,愕然发现那几个花苞突然不见了!被什么东西给啃食掉了!

我在四周费尽力气才找到了罪犯,两只肥大的野生蜗牛。不仅赞叹这些看上去蠢蠢的、只有个脑神经节的软体动物的生存智慧:它们隐蔽、躲藏的方式那么巧妙!它们吃东西的时机也拿捏得很准啊!就在郁金香花苞长得最大、最肥嫩、最充满营养物质的开花前一天!

我们人类常常是低估了其他动物,尤其是比我们小很多的动物的智慧。

(二)

我这人有个特点,就是一次没种成功的花,以后还会想办法去种。

搬入现在的居所后,因为有个屋顶阳台,花就种得比较多了。也许是因为前一次种郁金香没能看到花,我种的第一批花里就有郁金香,是最“皮糙肉厚”的那种,也就是纯黄、纯红的单瓣品种,应该是属于“单瓣早花群”那一品系的吧。和一棵芍药一起,种在一个直径25公分、深也是25公分的大盆里的。芍药种在当中,郁金香种在四周。开花后把球根留在盆里,没把它挖出来分球,只是正常地浇水施肥,结果第二年也复花了。可见普通品种的郁金香还是很强健,很好种的。但品种比较“好”的郁金香,比如我后来种过的一些复色的、奇色的、复瓣的、鹦鹉型的、百合型的品种,在上海复花就有难度了。我觉得主要原因是郁金香是原产于冷凉地区的植物,喜欢凉爽的气候。而上海的天气在四月底升温太快,留给它在花后继续生长,给球根充实养分的时间太短了。

后来才知道郁金香原产中亚地区的高原、山坡,适应贫瘠的、多沙砾的泥土。而我原来是用一般的园土,肯定是太黏重了。于是我就改用颗粒性比较强的赤玉土,掺一部分园土来种植。野生的郁金香虽然耐贫瘠,现在的园艺种郁金香,已经被改造得吸肥力比较强了,所以我又在盆里加了草木灰和发酵过的豆饼做基肥。

改进了植料以后种的郁金香,明显比以前长得好多了。

看来,知道一种植物的原产地,对种好它是很有帮助的。

(三)

现在的郁金香球根,多是从荷兰进口的。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荷兰的“郁金香狂热”,但知道郁金香先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然后才传播到荷兰这一点的,可能就少得多了。

郁金香原产于帕米尔地区的山坡和天山山谷。新疆现在还有大批野生郁金香生长。《西部》杂志爱花的张映姝副主编就给我发来过野生的伊犁郁金香和准噶尔郁金香的照片。

这种球根花应该是为游牧的突厥人所发现,然后带到从中亚到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它在古代即为波斯人和突厥人所珍视。麦克·戴什在《郁金香狂热》一书中这样描写野生郁金香:“天山的郁金香要比现代的郁金香矮得多,它们的花长得比地面只高几英寸,但它们耐寒,并且很适应中亚地区的严酷冬季和干热夏季。”他还写道,“它们还没有其后代的株高和自如的优雅,这些要后来才培养出来,但即便这时它们已经很美了。”

我种过一种叫“特特”的鲜红色复瓣原生种郁金香。所谓原生种,就是未经过人工杂交的。卖家没有提供原产地信息,所以我不知道它在野生环境下生长在哪里。好几个朋友看了它开花的照片,都说它长得像火龙果。“特特”的花开得不持久,四五天就谢了,这大概也是野生品种的特点吧。

郁金香后来受到奥斯曼帝国几代苏丹的喜爱,在伊斯坦布尔的园林中广泛种植,培育新种。

戴什这样描述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人钟爱的郁金香:“伊斯坦布尔郁金香——最终有多达1500个品种——比它们的前身更为纤长、优雅。它们的花瓣极度修长,在顶端就像针一样尖。人们竞相搜集的,是花苞呈杏仁形,花瓣如匕首般尖利,颜色为鲜红色、赤褐色或硫磺色的品种。”这种类型的郁金香,有一种锐利的、尖新的美,被称为“百合型郁金香”。

在2013年,我种过郁金香“阿拉丁”。阿拉伯色彩的名字,配上东方风格的花型。花瓣基部黄色,钝圆,中上部鲜红色,有时有裂缺,边缘又有一些黄色,形状又尖又长,就像是一朵跳动的火焰。这也许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

等到荷兰人把对郁金香的爱好接过去以后,他们喜欢花瓣顶端钝圆的那种。我们现在看到的,多数是从荷兰进口的郁金香,也就多数是花瓣顶端钝圆的品种了。

但是土耳其人的审美,还是保存在所谓的百合型郁金香里,只是中国进口得比较少。

在不同类型的郁金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的不同审美标准或体系。所以,不仅仅是植物把它“自然”的美给人欣赏,人的各种审美标准,也在通过不断的杂交、选育,呈现在植物上,这种影响是双向的。(谈瀛洲)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