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重回珞珈,访冯天瑜先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广智     编辑:钱卫     2019-04-24 15:50 | |

  借复旦大学历史系89届学生江城聚会之机,我获得了重访武汉大学珞珈山的机会。

  己亥春日,复旦大学历史系89届学生借江城聚会,以纪念大学毕业三十周年,我应邀参加了他们系列的班级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去赏有名的“武大樱花”,而我也获得了重访珞珈山的机会。

  说起珞珈山的名称之来由,有多种传说,其中与佛教相关的一说更为广泛:一天,观世音菩萨路过此山,落下袈裟一件,于是就有了落袈山,1929年国立武汉大学在此勘察新校址,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把落袈山改为与其谐音的珞珈山,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此山其实不高,不过百米吧,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珞珈以武大而出名,武大也因珞珈而增辉。

  1984年仲夏,我有幸在此见到了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吴于廑先生。吴先生住在珞珈山腰的一栋小别墅里,这里树木葱葱,芳草萋萋,有十几栋小别墅,抗战时期曾住过政界与文化界要人,留有周恩来、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足迹。先生平易近人,当他得知我是耿淡如先生的弟子后,更是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谈话内容大多回忆不起来了,但先生最后赠我的八个字:“眼在远处,手在近处”,即治学要视野开阔、刻苦勤奋,把宏观考察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却一直记在我的脑海里。

  一声“到了”,打断了我对往事的追忆。赏樱道上游客多,此刻,我要寻找的是冯天瑜先生。

  武大的教授很快地联络到了他,小车从赏樱道出发不到几分钟,就到了珞珈山脚下的“院士楼”。我与天瑜先生的情谊始于1995年,是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一个会议上初识,即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之交。近些日子,常有友人传来天瑜兄健康欠安的消息,令我不安,我也与他多年未曾谋面了。开门迎客的正是天瑜兄,老友重逢,都格外兴奋,见他面容虽清癯,但声音有力,精神矍铄,思路敏捷,完全不像一个患疾转危为安的人。我们聊到了24年前,在会上论道,英姿勃发。聊到十多年前,我们一起夜游浦江,观两岸灯火,谈笑风生。聊到2013年,我们在电话里切磋学术,是那样专心致志。有一次,为我的“京师学术随笔”之书取名一事,沪鄂热线不断,他先启发了我,尔后又合力定下我们都满意的《瀛寰回眸》这个书名……

  叙旧后,天瑜兄带我在府上厅堂、过廊欣赏悬挂在墙上的名家书法精品,我在一副对联前驻足细看:上联为“曾三颜四”,下联为“禹寸陶分”。他解释说,上联以孔子弟子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孔子弟子颜回的“非礼四勿”为典,说的是做人的德行修养;下联借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东晋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时光为例,讲的是要珍惜时间。书艺精湛,此乃书法家黄亮之作品。“我喜欢这副对联。”天瑜说,我回道:“对联极短,含意深远,我也喜欢!”是的,我们有着相似的年龄(八旬上下)与时代经历,对这副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写的一副对联深有体悟,而天瑜兄的为人为学均是我的楷模。如今他是武大人文社会科学院士级教授,著作等身,去年问世二十卷本《冯天瑜文存》,由他所领衔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转型研究基地,已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团队,成就斐然,是学界公认的亮丽“珞珈”。

  握别老友,走出“院士楼”。放目望去,只见樱花道上游人如织,似乎人更多了,赏樱取乐,即便早樱未灿亦无妨,众意旨在寻求和享受早春的灵气吧,而我则在“寄来的春天”的时刻,念往思今,蓦然又想到了吴公的“眼在远处,手在近处”的教诲,先贤郑板桥的“曾三颜四,禹寸陶分”的金言。35年弹指一挥间,今重访珞珈,感受颇多:东湖秀美百花开,珞珈壮丽铸英才。任凭潮起又潮落,吴冯二君心中栽。(张广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