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延硕”的人文传承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可奕     编辑:钱卫     2019-09-22 13:14 | |

  畅开胸襟,情怀家国,这是吴昌硕先生的格局,也是“延硕堂”子弟应有的人品、格局。

  南昌路“延硕堂”的条几上,摆放着我家老友宫伯伯临摹的两幅纳凉图,一幅是临摹任伯年先生为挚友吴昌硕先生造像“蕉荫纳凉图”,另一幅是西泠丁茂鲁先生为我的外公吴长邺先生写意的“消夏图”。祖孙二人神同步的“脱衣箕坐摇大扇,薄书堆里去追凉”,那份敞胸坦腹,笑对天地,不囿世俗,乐观畅达的惬意跃然纸上。

  丁茂鲁先生画像时,我不过是十来岁的黄毛丫头,那时候的夏天似乎很长:凉爽的清晨,被外婆赶着起床,给在狭小的四层阁楼上光着双臂,挥汗如雨、笔底生风的外公送上早饭。外公一说:小奕奕,小真琤,过来帮阿公敲图章。我和妹妹两个就会乐颠颠地去翻图章盒子,在外公指点下认认真真(抖抖索索)地在外公创作的书画上一一钤印。外公一边濡墨一边对我们娓娓道来“学心听”“能婴儿”“明道若昧”“道在瓦甓”“归仁里民”这些出自诸子百家之言、又经太太外公吴昌硕奏刀后蕴藏在印石里的故事。在四层阁楼的书房里,外公每日笔耕不辍,六十多岁退休后又重拾画笔的老人珍惜着分分秒秒,不仅仅是铺纸挥毫,也为太太外公著书撰录。《我的祖父吴昌硕》一书,就是在这阁楼书房“熬”出来的。“我今天多写一点,你们以后就能多懂一点吴昌硕,多懂一点海派文化呀!”外公口中的先祖吴昌硕先生不再仅仅是书本里的海派书画领袖,更多的是一个自艰辛困苦中磨砺而出,比旁人都更好学刻苦,厚爱家人友人,有着强烈民族自豪与自信心的长辈。

  外公爱带上我们去安吉,去鄣吴村,那是吴昌硕先生的故乡。记得三十多年前,外公又一次带我们去安吉。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那张奖状,“吴长邺同志将吴昌硕先生的墨荷中堂、篆书对联、拓片等十件珍品,无偿捐献给吴昌硕纪念馆收藏,为表彰您热爱家乡的精神,特发此状!”我央求着外公给我看更多的奖状,在家里那个下面垫着砖块的五斗橱里,我找到了1963年太外公吴东迈、外公吴长邺向浙江省博物馆、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共捐献百余幅吴昌硕先生作品的奖状,长大后又看到了余杭县政府、上海吴昌硕纪念馆颁给外公的捐赠感谢。印象里,那时候家里条件还挺拮据,每个月最开心的日子,是外公带着我们去银行领工资的那天,回家路上,外公总会去隔壁阿婆的熟食店里买一小包“顺风”和几片切的薄薄的红肠,外公给我和妹妹一人一片,说:“给你们解解馋,回去不能跟外婆讲的哦!”等我念中学了,有点钱的概念了,就问外公为什么要捐那么多太太外公的东西。为了回答我的问题,外公带我去了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站在《汉三老石碑》前,他告诉我:“那时日本人出重金想要收购这块石碑,它是很稀有的汉代祭祖碑刻,人称浙东第一石,是国宝。你太太外公知道后,78岁的他昼夜挥毫作画义卖,与西泠同仁60余人,众筹得巨资8000银元,终于在关键一刻‘抢购’下这块石碑,永久保存在西泠印社。保护国之瑰宝,匹夫有责。这就是西泠精神”。我似懂非懂,但牢牢记住了外公讲的这席话。

  2009年初冬,外公过世了。我们将外公外婆的家宅改建成“纪念室”,内悬“延硕堂”匾额。妈妈、舅舅、阿姨们对我们已成长起来的缶庐第五代说:“我们不希望荫泽五世而止,‘延硕’是吴氏后裔的责任。我们要将家藏的吴昌硕先生心系家乡所镌刻的几枚印章,捐献给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希望你们能明白更能理解‘延硕堂’的传承使命。”我们所有人点头同意。“脱衣箕坐摇大扇,薄书堆里去追凉”,畅开胸襟,情怀家国,这是吴昌硕先生的格局,也是‘延硕堂’子弟应有的人品、格局。(陈可奕)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