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高帧频,李安的技术主义之殇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严敏     编辑:吴南瑶     2019-10-16 18:30 | |

李安,头戴3项奥斯卡奖、4项金球奖、2项金熊奖、2项金狮奖、5项英国影艺学奖等桂冠,但在西方影坛风靡技术主义的当下,擅拍文艺片的他突然趋附此股热潮。他先是采以CG(电脑绘像)拍了超级莱雄大片《绿巨人》,接又采以3D拍了奇幻片《少年派》。近几年他更是热衷于高帧频,接连拍了《比利·林顿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俨然成了“技术控”。

李安一再表示:“电影已跨入数字时代,需要新的电影标准”,“我要开创新式的电影拍摄方法”,“我想发展新的美学、新的美感”。于是,发端于《霍比特人》三部曲部的高帧频(HFR)成了李安的“秘密武器"。所谓高帧频,亦即以大于传统的每秒24帧频的更高帧频——48、60或120帧频拍摄和放映,比纯3D的制作成本更低,却同样富于立体效果,而且影像更显真实,让观众有沉浸式体验。

2016年10月李安的第一部高帧频电影《比利·林顿的中场战事》上映之前,业界和影迷期待颇高,给予“拓宽了电影的边界”“将掀起一个划时代的电影制作革命”云云。但上映后,不论票房或口碑皆可用惨败一词来形容。其成本4000万美元,却只收回3096万美元。美国《综艺》杂志将它列为当年"五大赔钱电影”之一。斯皮尔伯格等认为该片失去了“电影的样子,更像是电子游戏、家庭影院或剧场演出“。分析原因,其一是技术尚不完善,有许多难题;其二是题材不适合,故事不取胜。为了凸现主角,观众只能清晰看到比利眼里的血丝、脸上的汗珠,而其他人物则较模糊。

《比》的失败并未让李安放弃高帧频,去年接手一个棘手的项目即《双子杀手》。该片的剧本早在1979年就已成型,但一再搁浅,实因是技术上无法实现。原来该片有两个主角:退休特工和他克隆的年轻杀手。两人相貌极似,但年龄相差30年。片商要求按前者原样塑造出一个决非虚拟的真人后者,但不能采用《变形金刚》《环形使者》等所用的CG复制或换头术做法。派拉蒙公司特请动作派巨星威尔·史密斯担纲,一人分饰两角。为吸引观众进影院观看,李安和金牌制片人布鲁克海默和特效团队,破天荒地采用120帧频/4k/3D,另加14FL(亮度)和ReaⅠ D(音效)及VR等。中国的华夏电影公司研发出来的CINITY系统为《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片预算1.38亿美元,票房要3亿美元才达到收支平衡。

甚受期盼的《双》在欧美上映后,烂蕃茄、MTC、IMDb给出的分数令人汗颜。《好莱坞报道》的评语是:“一个薄弱的剧本、一个薄弱的高概念剧情戏,仅靠着出众的视觉效果,才勉强整合起来。“”聚焦在以新科技打造的视觉奇观和动作戏的观众体验上“的影片口碑差,票房低迷,在法、德国和以色列等的票房仅700万美元。

怎么会这样?许多评论认为,是李安过度追求技术革新,令他越走越远。编剧出身的他本应以剧情为重。《比》还有点社会现实意义,反思了美国的对外战争。而《双》故事荒诞,内涵单薄,尽是两人的追杀和对打。技术重于叙事,结果让李安在自己强项一一叙事层面上备受质疑。在好莱坞看重商业的环境下要尊顾人文和艺术、拍出真正有创意的影片来,确实很不容易。对高帧频的痴迷,得到的充其量是沉浸式体验,但失去的恰是他的人文优势和细腻风格。李安改走技术路线的失败让我们警惕,技术时尚并非影业创新的尚方宝剑。(严敏)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