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东山小王与碧螺春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全弟     编辑:王瑜明     2021-06-10 11:43 | |

我是爱茶者,窃以为苏州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此三者,色香味最为可人。

春天来了,岸边的柳树新芽劲爆,依依垂下,撩拨人时,除以春心萌动,就是远方春茶的采摘消息,所谓物候,此时应去产地迎接,及至上市就太晚了。

去东山。开车,2个小时后在环湖大道上,望着窗外的湖光山影,春风骀荡,心驰神往。瞥见“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一排大字跃入眼帘。“风景旧曾谙”,来过好多次,如今没有任务,彻底放下,唯有贪婪地吮吸新鲜的空气,饱览无边的秀色。

沿着太湖行驶,进入陆巷古镇,东山小王家在石前,我猜想这是一个自然村的名字。导航可谓精准,在村口有过迟疑,最终到达小王家的院落旁,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妇风风火火地出来招呼,一口一口地叫着从上海来的孟老师,热情洋溢,淳朴自然。甫坐下,一杯清澈浓郁绿意盎然的碧螺春放到眼前。抿一口,沁香通透,贯穿周身,爽!口感味觉第一春。

四十岁刚出头的小王,干练爽直,她留下丈夫小李作陪,一转身就去为我们做饭了。趁此空隙,孟老师建议,先去后山走一走。出门到后村,遇见一棵大树,仔细端详,这是2000年的银杏,树神。再去看漫坡的茶树郁郁葱葱,我有一种探亲的感觉。还有杨梅、枇杷、栗子、橘子、白果树等,这么多的经济作物,一座山是聚宝盆。

回来,一桌丰盛的农家大餐,有庭院里捉来刚宰杀的鸡,河里捞上来的鱼,一碗喷香的红烧肉,还有白皙透出一点淡黄色的春笋,味道鲜美,真的是大快朵颐。

品茗说茶事。客堂间前面的小屋里,一老者正在挑选采摘下来的芽尖。老者是小李的父亲,北望村第二任村支书,1971年在渭南当兵,5年后复员回家。当了十年书记。那时最大的问题是穷,养一个孩子,女的,再养,要干活,希望添一个男丁。当时村里要种水稻,茶树很少。说起碧螺春,老李认为还是近年来最红火,水稻不种了,养蟹也治理了,栗子和白果因为效益滑坡,也很少种了,现在多的是5月15日至30日的枇杷树,6月10日至20日的杨梅树,一句话,村民的选择就是效益至上。

老李说,今年的碧螺春是顺产期,茶叶长得快,芽也出得快。采茶要抢,从宿迁、连云港叫来的4位采茶工,150元加上来回车贴,包吃包住,一个人每天起码200元,这些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采得慢的人,连工资都没有采出来。所以,最好是熟练工。

当然,采茶工钱不好赚,也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境况。三斤毛茶剪下来,只剩六七两,四斤才能炒出一斤茶叶,这是出太阳的日子。如果下雨天,水分多,还要四斤多一点。采完茶叶,剪掉茶树的枝干,以保证明年的茶叶生长。只采春茶,秋茶没人要,九、十月修剪、整枝。

碧螺春不愁卖,最早采摘下来的明前茶4000元、6000元一斤都有,不过,东山小王说:我们从来没有卖到过这个价位。市场上的消费者一般接受的是2000元一斤。

东山之行,也有感慨,遥想当年多次多地采访茶叶采摘现场,站在路边仰望山上,大草帽,蓝布褂,年轻姣好的面容,纤细白嫩的手指,皆成往事。刚刚开过的桃花,唐代诗人崔护留下一句千古绝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于今略相似,是采茶。那天,收了茶钱,再不肯收饭钱,小王说这是招待朋友的家常菜。茶叶香、人情美,我们对东山碧螺春留下了印象。(朱全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