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端午节与生命救助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翁敏华     编辑:钱卫     2021-06-11 16:32 | |

  端午节有划龙船、裹粽子的传统,追根溯源,原是一场打捞生命之举,是去赶一场生命救助之约。

  端午节,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端午划龙船、吃粽子都与屈原有关。南朝·梁《荆楚岁时记》载:“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说得再清楚不过:人们快速划船,就为去拯救屈诗人的性命。《续齐谐记》载:“屈原,楚人也,遭谗不见用,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这就成了粽子的来历。唐诗人刘禹锡《竞渡曲》:“湘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说的是:当“灵均(屈原字)”的诗歌不再,人们就唱着“哀谣”、“振”起船“楫”去竞渡了。端午竞渡、裹粽的传统,与屈原离开人世的历史一样长。端午又名“龙船节”“裹粽节”“诗人节”,正与此说相关。

  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人们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动力何在?

  追根溯源,我们看到:这原是一场打捞生命之举,是去赶一场生命救助之约。拯救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命之举,两千余年了,还在继续!人们当然知道屈原早已不在了,然作为具有丰富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仪式,竞渡、裹粽活动却留存了下来,告诉后人:这里曾争分夺秒地拯救过一个生命;生命救助是人世间的头等大事。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历史文化长河中,守护、救助人的生命,一直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端午节就是一个关乎生命、崇拜生命的节日。

  端午的应节戏《白蛇传》,敷演白娘子许仙的婚恋故事,其中也有生命救助的内容:喝雄黄酒现原形后,为救活昏倒在地的许仙性命,白娘子出生入死,上仙山盗草,“轻装佩剑到仙山……我盗不回灵芝草誓不回还!”各剧种在演这一情节时,展现的都是武打的惊险,紧锣密鼓,告诉观众:觅药救命就是与时间赛跑。

  这样的生命救助精神,我们在这一年多的新冠抗疫战斗中,又一次看到了它的闪光。高铁餐厅里坐着过夜的老专家,除夕夜逆行奔赴武汉的医护人员,快速建造各色医院的工人,夜以继日研制疫苗的科学家……日前网上有一组照片:广州荔湾中心医院的一位护士,刚把防护服脱下,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她全然湿透的内衣背影;她的长时间浸泡在消毒水里的双手,已发白脱皮,纤纤十指起皱得不成样子。又有志愿者的请愿书,有的说自己擅长做什么工作,有的说自己“24小时通宵值班也可以”。他们这样不辞辛劳、拼命奋斗,一切都是为了守护生命、救助生命啊!从除夕到中秋,他们有多少个节日没与家人团聚,舍小家为大家,眼看又得辛苦操劳过端午了。让我们向抗疫英雄致敬!让我们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打胜这一抗击新冠肺炎的持久战。端午节里救助生命的传统文化精神,将会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翁敏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