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苏州河的“捞瓜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胡根喜     编辑:王瑜明     2021-07-16 15:25 | |

夏日啖西瓜,本是寻常事。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不寻常,说奢望也不为过。那时,买西瓜要凭“小菜卡”(副食品供应卡),按户限量计划供应。即便如此,也非天天有瓜可售。可一瓜在手,消暑止渴解馋的诱惑是巨大的。某日,有少年郎灵光乍现,闪出了一个既率性亦可操作,即不用凭卡就能免费吃瓜的念头:到苏州河捞瓜去。这法子,对在沙泾河畔长大的少年郎来说,那是“郑家的姑娘嫁给何家——郑何氏(正合适)”!

那时,从外埠水运到上海的瓜船,有一部分是停泊在四川北路桥西堍北岸、北苏州河路邮政总局门前的码头。午后,“捞瓜队”顶着毒日头出发了。为避阳,就蹲在大楼背阴的墙墩上候着。时不时地穿过滚烫的马路,勾颈俯望满船泊岸待卸、油光碧绿的西瓜,得一份慰藉。这时,船工也正“丫(躲)”进船篷里睡午觉。捞瓜少年清楚得很,只等运载西瓜的卡车一到,便是收获时。约摸两点多钟光景,潮水开始涨了,运输公司的卡车也应时而到。顿时,码头上下就活泛了。身胚粗壮的运输工领班,跳下车,扯起喉咙向码头下催。船老大忙不迭地应声,快步踏着一级级石阶上了平台,嘻着脸地将货单交到那人手里,顺势递上一支烟。那人接过烟,夹在耳廓上,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笔,“唰唰”地画了几下,将货单交还。船老大接了单子,立马转身下码头,声声招呼运瓜。

向岸上运送西瓜的方式很土,但有效;从船舱到码头岸上,等距离站着,接力式地向上抛。这时,原先呆着看风景的“捞瓜队”就行动了:贴着河码头的堤墙,顺着石阶下了河沿,“扑通”“扑通”地跳下河;或踩水,或扒着船帮,伺机捞瓜。骄阳下,船工们传接久了,不免失手。时间越长,失误率越高。一个不慎,西瓜就会跌落在石阶上,砸成几瓣,掉进了河里;有的,手一滑,整只的瓜就直接下了河。说时迟,那时快;手疾眼快的少年,无论整碎大小,一概揽入怀中;运气好的,还能捞到整只的;兴奋地游向码头边。岸上留守的,赶紧拿着“洋米袋(沪方言,装米用的布袋)”,拎着木架下了码头傍船而放,将捞得的瓜装进袋里,放在小轮子的木架上。不时爆出一阵欢呼。至于小块的碎瓜,或踩着水,或扒着船帮,直接往嘴里塞。那叫一个爽!船工、运输工不由笑骂一声,小猢狲!

不多时,潮水就满了河。洋米袋差不多装满了,木架子也满载了。当然,瓜船也空了。此时,但见领头的从水中跃起上半身,向船民行举手礼。随即,一声口哨,拥着木架子的少年,一路划水,一路嬉闹。个中调皮的,则将半只西瓜皮倒扣在头上,眉飞色舞,忻忻得意呦。最扎劲的是齐声哼唱电影插曲,那节奏、那腔调,沸反盈天咯!凭地闹腾,引得路人饶有兴味地驻足观望。这时,“人来疯”了:歌声更响,打闹更欢;有的,猛踩水,跃起上半身做鬼脸,或伸出臂膀拍起水花做“鸭飘”;成了苏州河另类的风景……

满载而归时,早就候着的小弟小妹,大呼小叫地簇拥着;抬的抬,背的背,往家去。瞬间,一条弄堂就溢满了欢声笑语。这时,你再看捞瓜少年,胸脯挺挺的,城隍老爷打呵欠,神气呦!诚然,亦有酸言碎起:跌落水里的破瓜歪片,有甚可喜!老塾师朱先生不以为然,一脸正色:这班小伙,能知俭存奢失,劳而得之,其行可嘉矣。况,随水飘废,岂不暴殄天物?不用“计划”不费钱,物尽其用,何乐而不为?听罢,闲言遂消。

晚间,弄堂里就添了风景。板床、竹榻、椅凳上,众邻分而食之。一时间,啖瓜与夸赞共享,欢声伴笑语齐飞。这时,星光月色下的捞瓜功臣,心比瓜甜哩!(胡根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