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古陶蕴真,文字之福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爱陶     编辑:吴南瑶     2021-07-16 17:01 | |

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山东陈介祺首次发现“陈悍”陶文至明年二〇二二年,整一百五十周年,其间以陈介祺、潘祖荫、王懿荣、吴大澂、刘鹗等为代表的学者从古文字乃至历史文化的视角收藏古陶文,对研究我国先秦政治、经济、地理、风俗以及先秦古文字发展演变等领域都着重要的意义。

古陶文的问世与研究是晚清学术界与艺术界的重要事件,我们看到了小学范畴中古陶文字本体研究的推进与著述,看到金石书画艺术在古陶文领域的借鉴与创作。尤其晚清民国以来,书法篆刻家对陶文的关注源于其为古玺在陶器上抑印,也包括刻划的大篆文字书迹;源于清代赵之谦“印外求印”的理论推动了鼎彝、贞石、古泉、瓦甓等古器物文字成为书法篆刻艺术的重要“源泉”,其中古陶文字独特的结体与抑印布局的奇恣多变给予书法篆刻家们创新探索的启迪。

童衍方题

近现代以来,上海是海派文化艺术的中心,金石更是海派文化艺术的核心版块而在全国范畴中引领风尚。值此古陶文发现一百五十周年,上海书法家协会金石碑帖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图书公司联合举办《古陶蕴真—海上金石家跋战国陶文拓本展》,以韩天衡、陈茗屋、童衍方、林公武、吴子建、刘一闻、孙慰祖等四十位老中青三代金石家名列其中,他们的题跋展示了当今海派金石文化艺术的积淀与厚度,展示了当今海派金石家对于传统经典的继承以及突破艺术籓篱的睿智与选择,这种继往开来的努力更昭示了当今海派金石家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追随上海这座国际化现代大都市文化发展高度的呼唤。

刘一闻题

文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古陶文字更是华夏文明花 园中的绚丽奇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今天我们举办古陶文发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正是对党中央倡导文化自信的积极响应和具体实践了。(爱陶)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