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苍枝不老徐秉方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天扬     编辑:赵美     2021-10-15 14:09 | |

(李天扬 摄)

“我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在上海。”竹刻大家徐秉方说。

在上海居住了十几年后,年过古稀的徐秉方回到常州定居。在家乡,他有了一个小院,院子的大半,是个巨大的鸟笼,不,似乎应该叫“鸟屋”,在这“鸟屋”里鸣叫着蹦跳着的鸟儿,是徐秉方捉来的。若问徐秉方是如何抓鸟的,想想鲁迅笔下的闰土,便知。

徐秉方的父亲徐素白先生,是海上留青竹刻名家,他与海派名画家冯超然、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程十发等多有合作,声名斐然。饶是如此,他的收入仍不足以让所有的孩子都跟着他在上海读书,徐秉方儿时,便在常州乡间生活,他的捉鸟绝技,应该是那时练就的吧?

徐秉方养鸟,是为了观察。他久久地看鸟,鸟儿的天趣、生机,都印在心里,于是,他刻在竹上的鸟儿,也是活的。住在上海时,徐秉方家在顶楼,他常在屋顶平台看着天空发呆,他在看云卷云舒。刻竹,刀和竹,是“硬碰硬”,跟毛笔宣纸的“软贴软”截然相反。用留青竹刻来呈现山水云岚,徐秉方超迈先贤,一骑绝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徐秉方刻了一个臂搁,是启功先生画的山水。先生看后赋诗赞曰“喜见毗陵步后尘”。王世襄先生是大行家,深知竹刻表现烟云之难,他说徐秉方“不独于见刀处见神采,更求在模糊朦胧不见刀处生变化。不然,对此弥漫滃郁,满幅烟云将不知如何措手矣”。说到二老的夸赞,徐秉方一笑:“其实,那时我的山水留青还不成熟。即使现在,我仍然感到没能把云的姿态充分表现出来。”

(李天扬 摄)

常有人好奇地问,徐秉方刻一件作品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有时是要以年计的。因为,徐秉方不断地在思考、修改,而竹子的颜色也在变化,变了,又要改。最近的一个山水笔筒,起稿于一年多前,现在仍未完成,但可以看出,山石的质感,已经从原来的秀润,变得苍劲。他的女儿徐春静说:“爸爸的这件作品,我初一看,觉得好像有点粗。再细细看来,越看越有味道。”她感叹:“老爸还在变。”

独坐幽篁里书法

成为一代竹刻大家、唯一的留青竹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秉方靠的是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待艺术虔敬、不苟的态度。他的言谈中,每有忧民之虑和哲人之思,深邃而独到。

徐秉方的两个女儿文静和春静,也已成为业界翘楚。他们父女三人,皆不热衷于社交、不结交达官巨贾,也不去评职称,没有“大师”头衔。但在同行、专家和艺术爱好者眼里,他们是“大师中的大师”。

杜甫像臂搁 徐秉方 刻 傅抱石 画

留青竹刻始于唐宋,至明清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徐素白先生把留青竹刻与海派绘画结合,创造了一个艺术高峰。改革开放以来,留青竹刻在沪苏浙皖甚是风行,但不是充当礼品就是沦为旅游纪念品,要么俗不可耐,要么呆若木鸡。是徐秉方,用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不断拉升留青竹刻的艺术品位和艺术格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美学高度。他的竹刻精品,不止令人赏心悦目,甚至动人魂魄。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上海嘉定和江苏常州等地,涌现出许多留青竹刻高手。是时候总结徐秉方的艺术成就了。10月15日起,在常州博物馆举办徐秉方艺术大展。因为徐秉方精益求精,出手甚稀,外界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欣赏他的作品。对竹刻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观摩机会。除徐秉方的竹刻外,大展还展示他的书画和壶刻作品。徐素白先生和徐文静、徐春静的精品亦同堂呈现,文脉清晰可触。

令人欣喜的是,徐氏第四代、徐秉方的两个外孙女都喜欢艺术,表示要传承和发扬外公的艺术精神。文静的女儿朱迅霖今年考上了中国美院的研究生,这次徐秉方艺术展的展名“苍枝新篁”,就是她起的。

苍枝不老,新篁破土。留青艺术,未来可期。(李天扬)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