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也说鲁迅先生的书法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唐子农     编辑:史佳林     2021-11-06 11:58 | |

青少年时,上海某先生笑语:“那次鲁迅先生在书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联,挥毫写到“牛”,因其肺疾咳嗽,握笔之手顿然为之一抖,“牛”字一竖也成了飞动弯曲状,甚是美得自然。”说得如其亲见。

我本一直以为是真的,但后来通过作品集阅读了大量的鲁迅墨迹后,发现他还书有此诗“自嘲”的完整版,系行书,其中的“牛”字末笔也作抖擞之状,方才哑然失笑,这其实是鲁迅先生的一种笔趣追求,并非是那个咳嗽趣事的传说。

鲁迅先生的“鲁迅体”曾一度风行于世,至今仍有喜欢的读者。此种书风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清末民初碑学运动的影响。鲁迅先生自青年起即求学于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章先生为周氏昆仲讲《说文解字》和金石学,初步形成了鲁迅未来的金石书法观。到了北京后的鲁迅先生又与吴昌硕的大弟子陈师曾先生相友善,陈氏为碑学“南风北渐”的引领者,他们常在一起研讨金石碑拓为乐,陈还为鲁迅刻“会稽周氏收藏”等数印,高古朴质,耐看至极。鲁迅闲时,喜流连于琉璃厂搜求碑拓。其在1916年4月2日有记:“午后往留黎厂买《韩仁铭》一枚……又《受禅表》《孙夫人碑》《根法师碑》各一枚,二元。”各种碑拓长年累月竟积有数千之巨。

虽然没有墨迹以证鲁迅临摹过他收藏的汉魏碑拓,但收藏者的主因总是离不开喜欢,尤其是汉魏碑刻的拙朴稚态与古意趣味,这对于鲁迅后来的那种拙趣书风的形成极为重要。

早期的北碑追慕者们,即使高举“兴碑”旗手如康有为者,仍多沿以帖学的圆笔起承。于右任更是提出“碑入帖出”说。这些碑帖结合的主张,风气所至,鲁迅自然也在其中。

由于鲁迅先生在文学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对古碑拓书刻多作赏读神会,故而其书之妙在神合,而不在专攻一家一派,这正是鲁迅先生书法的高明之处。而先生拈笔作信札,小字尤为韵味天成。其书之短在用笔上少作平入逆出式的顿挫,也无心多在章法结构上作奇正布置,信笔作条幅,自成天趣,故而成功之作属偶得,而立轴之作精粗不等也是实情。

鲁迅书风的审美从总体而言,比较倾向欣赏蕴藉与“和雅”,而厌于“圭角”,这似乎是古今大多文人的审美态度。对于“圭角”,我以为恰是金石碑学中生命张力的重要部分。于此,我们自不必苛求鲁迅先生或其他文人在审美方面的全能,自然也不能以其个人的审美观,来臧否自清末民初以及今人在金石碑学的探索之功。

鲁迅先生的墨迹所达至的境界,当是文人式书法中最具汉魏碑学意味的书家,这些碑意的注入,大大丰富了文人书法的单一性,同时对碑学书法的文人化拓展,当极具启示,而且是长远的。(唐子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