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我们的鸿兴里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叶良骏     编辑:钱卫     2021-12-04 14:55 | |

  我们全家曾住在东余杭路40多年。近日我与弟妹们回到旧址,重走了这条路。

  1949年,我家搬到鸿兴里(东余杭路727弄),爸用金条顶下了63号的二、三楼,记得最牢的是一搬来我就进了对面的澄衷小学(此路800号),我原就读震旦大学附小,一所全英文上课的西式学校。到了“澄衷”,老师上课用中文,课本也不一样,我又一个人也不认识,很不适应,整天闷闷不乐。

  直到那天算术课。黑板上挂了大算盘,老师说今天教珠算。我眼睛一亮,这有啥稀奇,我早就学会了。老师教口诀,全班跟着念,我一口气把加减乘除口诀背完了。老师惊奇地问:“你会打算盘?”我在大算盘上演示,把同学们惊得目瞪口呆。老师高兴地说:“这节课你不用上了,到操场上去玩吧!”一下子,我成了全校的“明星”!从此,我天天高高兴兴地上学。

  鸿兴里往左走是丹徒路,有个马路菜场。妈不用做家务,但小菜得她买。家有十口人,妈每天一大早去买菜,篮子装得满满的,拎到家,妈总在楼下喊,“阿二,阿三,下来拎篮头。”姐妹们连滚带爬下楼去,慢一点就会挨骂。同时,后弄堂(高阳路472弄)响起了“拎出来!”楼里到处是急急的脚步声,主妇们拎着马桶去倒,然后就是此起彼伏的“刷刷”声。窠娘已把早饭放桌上,有时佐餐有两根油条,每人得八分之一,拌上酱油,“呼呼呼”泡饭下肚,身上热乎乎的,各自去上班上学。

  从弄口往右走,是宋庆龄家老宅(530号),里面有人住,当时我们不知这是谁家的房子。院子很大,我们经常去玩,男孩子在草丛里翻石头抓蟋蟀,女生在院里“造房子”,那地,又平又宽。我们在那里闹得天翻地覆,从没人出来管。

  周日,爸带我们去看电影,从后弄堂走到高阳路,再转到周家嘴路,右转过了桥就有胜利、国际电影院,再远一点有曙光电影院。早早场电影票价便宜,每次爸总把我们早早叫起,每人一只大饼或老虎脚爪,我们一路走一路吃。

  我们都还小,走这么长一段路本很吃力,但因为有点心吃,又有电影看,连5岁的大弟都不肯留在家。有一年暑假天很热,看完电影,我们还要走回去,大弟哭着说走不动,要乘电车。爸说,电车只有两站路要三分钱,看场电影只要五分,你们坐了车,下周就没电影看了。大弟想来想去,还是走了,一路走一路抽泣,他要吃棒冰,爸不睬,在茶水摊,一分钱买了两杯大麦茶,我们分着喝了。回到家,爸问,下星期还去看电影吗?我们异口同声:“去!”

  一路寻旧到了公平路码头,我们惊奇地发现,竟还有轮渡。坐上船,过了江,穿过怡河路,到了原烂泥渡路,那曾是姑母家。姑母嫁人不淑,一生受苦,很多年里,由爸帮着养家。每月发了工资,雷打不动,妈要我们送10元钱去。我们六姐弟都去过,去得最多的是大弟。每次去,他在姑母家吃午饭,还被“押”着去理发,然后口袋里塞了糖果,又得了一角钱,开心地回家。后来姑母生病,阿娘常来沪,住在她家。半间破板房,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不知怎么睡的。因阿娘在,妈送的钱变成了20元,一直持续到表哥工作。

  烂泥渡路早就变成了东方路;东大名路1009号澄衷公公的“顺记洋行”遗址造起了“来福士”;鸿兴里现在是一爿工地;澄衷中学校园里只有李达三楼“站”在原地……东余杭路的烟火气连同我们的童年都已消逝在昨天。

  霞光在眼里溢出,蓝天映照幢幢高楼,北外滩正掀开美丽的面纱。城市如草木一样富有生命,它在发展中生生不息,浸润、沉淀着人们的长情。犹如已不复存在,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鸿兴里。(叶良骏)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