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阅读者 > 正文

阅读者|上海记事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陆佳慧     2019-09-19 12:40 | |

阅读者.jpg

回想多年前的上海到现在的变化,作为土生土长新上海人的我虽没有老一辈的感受如此深刻,但也不禁感慨万分。

尤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到外滩,那时浦东还只有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万国建筑也还没有那么多灯光。如果像《上海表情》中把上海的路人格化,比如“淮海路是一位百岁老人,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容光焕发,仪态万方,保持着青春少女的美姿,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那么小时候的外滩在我印象中就像一个民国时期留学归来的学子,虽受海外不少影响,但始终留着中华血脉。而现在的外滩,经过了多次的翻修与改造,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学子,而是紧跟着全球化潮流,成为了一个时髦又不失小资的上海女人,带着上海独有的“腔调”欢迎全世界的游客。

外滩是我从小就知道的地方,而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则是我去年才知道的一个地方。第一次去杨浦区图书馆还是在2018年年初参加阅读马拉松的时候,那时图书馆还在装修中,只有部分区域开放,参观下来唯一的感受是为什么这建筑风格那么奇怪,和上海其他建筑有些格格不入。等到回家查阅了资料后才知道,原来这建筑历史十分悠久,还是民国时期“大上海计划”之一,曾经可是上海市图书馆。虽然这栋民国时期建筑在政府的规划下得以保留并重修向公众开放,但更多的建筑,如《上海细节》中提到的泰康路,早已失去了曾经的风情。

上海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不少人文历史风情开始消磨已尽,正如《上海细节》这本书最终探讨的——城市高速发展究竟是好还是坏?沪语已经沦落到学校需要专门开设课程,传统小吃也没了小时候的滋味。新陈代谢必然重要,但是”腔调”也必不可少,在我看来,人文历史才是展现一个城市的底蕴。原先的杨浦大剧院已经彻底拆除,它曾经承载着我不少的童年回忆。过段时间会有一个崭新的剧院代替原有的位置,但它终究不是我小时候的那个剧场了。

作者:顾一柳

由市文明办、新民晚报社联手读者·外滩旗舰店发起“读书、读城、读可爱的中国”征文活动已经正式启动,优秀作品将定期在新民APP"阅读者“栏目以及读者书店公众号推送。

投稿邮箱:yueduzhe@xmwb.com.cn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