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阅读者 > 正文

阅读者丨少有人知的幸福之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季晟祯     作者:季晟祯     编辑:杨硕     2019-11-30 14:36 | |

  不完美,才美。海蓝说这是少有人知道的幸福之路。的确,这是个认识问题,事物有两面性,我们习惯于看到“表面呈现的”最直接的那一面,而被隐藏的那一面,不管它是否具有意义,我们一般很少习惯去探索那一面。换句话说,我们习惯于“长得好不好”,而不会花时间去感受“心思好不好”。这背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天性的懒惰”。懒惰是我们都具有的,阻碍我们思考的最大障碍。这个也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我想这个也是海蓝说的:意识到不完美才美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因为这些人逆了“懒惰”的天性。

  能独立思考的前提是,不能懒惰。这个不仅仅是在说我们,我们的父母,还有我们的孩子。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大家都能够受益的。

  全书分为6章,首和尾都有总结,中间几段主要讲对待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和工作的态度以及行动。我取其中几个点来记录自己的感受。

  1. 人生没有意外

  如果在人群中说出这个话,估计要被群众奋起而攻之,然后被狠狠教育“人生怎么会没有意外”!是的,这个就是我们会有的第一反应,只是看到所谓意外被显现的形状。如果我们多花点时间,所谓意外是指在我们预料之外的,属于我们无知范畴。我们不喜欢意外有两种心理情绪:一个是‘’意外都是不好的”,这个是我们对于意外的认识;第二个是意外让我们意识到了人类对于未发生的不可控制,这种不可控制的感觉令人恐怖。可是如果在当下心平气和的时候我们再想想这个问题:你有可能知道下一秒未发生的事情吗?不变化的世界存在吗?不变和变化,哪个是常态?没有变化,等于没有惊喜,你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能预测的下一秒,好玩吗?我想大多数人对于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把这种问问题的方式在那一刻发生“意外”的时候,也同样给自己5秒钟的时间问问自己。我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一样,我们没有习惯透过“意外”的外衣,给自己5秒钟的时间重新认识它。这其实就是刚开始说的:懒惰是天性,能不思考就不思考,我就这么肤浅,它是我们的习惯。重新养成习惯需要时间,更需要联系。就像growth mindset 和fixed mindset里面说的一样,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心态。你每天盯着孩子要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自己怎么不努力!

  2. 性格不合,是相濡以沫的开始

  这个又是说出来要被人拿打的语录二。说的是什么话!性格不合,还能过!为什么会对这句话有感受,有好几个原因,首先我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如何在冲突和不同中建立沟通和合作机制,通过实现从“不同”到“人多力量大”的转变,来完成共同目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大多数人不喜欢冲突,避免冲突,因为他们对冲突的认识是“ok,我们不能继续往前做了,因为我们有不同的认识”。而实际上,冲突是个契机,正是因为有不同的出现,首先“集思广益”,你一个人能把宇宙给看透了?估计你不是牛顿;其次,出现不同的时候它在给你释放个信号—我们需要更深入的讨论和互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会尽量避免。但其实在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把冲突放在桌子上,打开冲突这个黑匣子,冲突不是一种感觉,它是一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那么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应该是“问题在哪”?开始问这个问题并着手去回答它的时候,我们就会联络相关的有不同声音的人,去讨论各自的想法,以及如何建立和推进不同的人在一起还能够有建设性讨论的氛围。这个才是为什么说:危机不是the end, 它其实是更强互动的一个start.  

  前两天刚看了一场现代舞的剧。演员谢幕后和观众交流,6个舞者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分别来自:英国、以色列、美国、台湾、芬兰、俄罗斯。或许我们有些人这个时候就要问了:6个国家,如此大的文化背景不同,你们在一起如何工作?怎么相互理解?台上的团长说了一句很令人感动的话:不同是我们最强大的力量。因为不同,我们的表演才能有更饱满、更丰富的呈现。

  这话,能听明白吗?

  3. 抗挫折能力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这句话应该不会被挑战,绝对政治正确!但我猜测我们很少人真的去想过这句话。首先,什么叫“抗挫折”?我又不能把抗挫折三个大字当礼物送给孩子,那我能送给孩子的是什么呢?第二个问题是,对的,你的孩子是孩子。那你自己呢?你是孩子吗?你有“抗挫折”这个礼物吗?你爸妈是孩子吗?他们有这礼物吗?

  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其实是相互联系,先拿我们自己“开刀”。能否给孩子一个“抗挫折”的礼物,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拥有“抗挫折”的理解和能力,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秉着“我得到的东西一定要最好的,凭什么你们比我多、比我好”的心态,那么我们再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一定会把我们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这个也和本书中其他具体介绍亲子关系的章节相关,孩子的确是老师教、社会教、但更基本和重要的是孩子是父母教;而且这个还不是你真的嘴巴在教,是我们的行为自发地再教。孩子的表现体现了父母。注意请不要用钱来衡量孩子的表现。

  这么说的时候,是否又回到“懒惰”的话题。其实做爸妈真是挺不容易的,白天上班,晚上辅导作业,好不容易周末不用上班了,却要到处送孩子上辅导班,比上班还累。话至此的时候,我又要说出门被打的言论了。太忙就是太懒的体现。我们有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孩子吗,还是我们只是看孩子们的同学他们在干什么?我们有想方设法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吗,还是我们一股劲地和孩子说,孩子你得学得学,不然就落下了?我们有想过孩子需要培养的能力到底是什么,还是说大家都在学,我们必须得学?我们的好多家长,是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好多,然后对孩子寄予厚望。管理孩子和管理老公其实也差不多,人付出这么多自然希望得到更多,万一孩子就不是这块料,那要么是我们自己遭殃、要么是孩子遭殃。

  我知道,把“偷懒”的帽子扣在如此忙的父母身上,是不对不公平。可爸爸妈妈们,做事情的前提是观察、思考、收集反馈这些事情是否是适合我们自己家孩子的,不然我们是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炮灰”。这里我们说的偷懒不是“不做事情”,而是“不思考”。记着,衡量体验不应该是用“花了多少钱、多少我的时间”。

  另一个问题是,孩子是孩子,那我们自己呢,我们父母呢?我们自己身上是否有个孩子要教育?我们的父母是否也是孩子,需要被教育?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抑或是陌生人,他们是否也是孩子,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影响和教育?

拼着老命让孩子读书,每天打卡,你自己的书看了吗?埋怨老公刷手机打游戏,你有没有淘宝、小红书刷太多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有的怀才不遇和不如意都是对自己的不自知和不够努力。而懒惰是自知和努力的最大敌人。每天醒来,告诉自己,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没有捷径,用脑不要用手脚。

  作者:鲁玲燕

  优秀作品将定期在新民APP"阅读者“栏目推送。

  投稿邮箱:yueduzhe@xmwb.com.cn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