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政民路和五角场其他小马路一样,平和、不露锋芒,但它曾经的过去,足以令人惊叹。
政民路,位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北面,东起淞沪路,西接武东路,长约1300米。这条路,普普通通,没什么特点。不过,它的历史,却和复旦在江湾立校的时间一样长。
1922年2月,复旦从徐家汇迁到江湾。飞檐翘角的奕柱堂(今复旦校史馆)、简公堂(原复旦200号)和第一宿舍(今复旦相辉堂原址)等建筑矗立在走马塘畔,奠定了江湾复旦的最初版图。与之配套,在校园南侧还建造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校门(位于今复旦正门西侧,2005年在原址复建)。然而,直到1924年,这座校门前还是一片荒野,无路可通。师生无奈,进出只得走后门(北门)。
复旦后门前,倒是有一条路。它在复旦迁入江湾时开筑,是江湾跑马厅业主叶贻铨建造叶家花园时开辟的煤屑路。叶家花园位于今政民路肺科医院内,是叶贻铨为纪念他父亲、沪上巨贾叶澄衷而建的夜花园,一旁的煤屑路先后以叶氏路、澄衷路、叶盛路、政澄路命名,都与叶氏家族关联。新中国成立后,它的路名为政宁路,因与镇宁路同音,1980年被改名为政民路(以下统称“政民路”)。
(今日叶家花园)
政民路的盛衰与复旦后门相辅相成。复旦后门开在政民路西端,往东可达叶家花园和江湾跑马厅。作为师生出行的主干道,当年政民路商铺林立,饭馆、水果店、西服店、弹子房、溜冰场一字排开,非常热闹。1930年,入读复旦人数增多,校内宿舍客满,不少商家趁机在路边开设校外宿舍,如“良友”“地保家”等,吸引学生入住。在所有校外宿舍中,当属“Eton(伊顿)”最著名。它是一幢红砖二层公寓,外表庄严,设备先进,租金却远高于校内新式的第四宿舍(今复旦寒冰馆)。Eton老板会做生意,傍名英国伊顿公学(Eton College),给人一种国际化的感觉。据说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因Eton高挂英国国旗,幸免于日军炮火。
复旦后门向西,是政民路的延伸线,跨过一座木桥,有一条土路直通淞沪铁路江湾站。近年来,我在研究复旦校史时发现,当年不少复旦兼课教授,都住在淞沪铁路沿线,如郑振铎、赵景深等先生的住所,分别离老北站、天通庵车站不远,乘淞沪列车到江湾车站下车,然后步行或搭乘人力车到复旦后门,相对便捷。1926年3月,“亚洲球王”李惠堂任复旦体育部主任兼足球队教练。在他的指导下,复旦足球队水平很高,曾与交大(原南洋公学)足球队在麦根路球场(位于今铁路上海站附近)有过多场“同城德比”。某日比赛,铁路部门特开出专列一对,分别从徐家汇和江湾车站始发。有人回忆,“沿途观众之拥挤,声势之浩大,虽剑桥与牛津之足球赛,恐亦不过尔尔。”复旦足球队和啦啦队就是从复旦后门前往江湾车站的。
1925年以后,复旦正门前的翔殷路(今邯郸路)开辟,正门街市开始兴旺。后来,复旦校车通了车,从正门可直达天通庵路。到了抗战前夕,复旦后门通往江湾车站的交通已趋淘汰。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炮击江湾,复旦校园遭到重创,后门路边的商铺、房舍被夷为平地。1946年复旦从重庆返沪时,政民路已经满目疮痍,杳无人烟。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带仍未恢复元气,当年在复旦读书的陆谷孙先生曾这样描述:“荒凉仄径,旁观者稀,惟有从北边偶尔传来几声苍凉的火车汽笛声……”
(今日政民路)
改革开放后,政民路迎来了春天。几天前的一个黄昏,我到政民路,但见复旦、财大学生熙熙攘攘,路边饭馆门庭若市。走过一家熟悉的、开张多年的西餐馆,我忽然想到,早在90年前,这里就有西餐馆了——有一家“中山餐室”,老板还曾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司厨呢!今天,政民路和五角场其他小马路一样,平和、不露锋芒,但它曾经的过去,足以令人惊叹。(张国伟)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