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珍档 > 正文

与革命文物面对面·红色文物系列 | 借于民 用于民 教于民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冠玟     编辑:王瑜明     2021-06-21 11:47 | |

开栏的话<<<

6月是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活动月。由市文旅局与本报携手推出的“与革命文物面对面”系列报道,将聚焦革命文物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通过采访党史专家、历史学者、革命场馆负责人和红色文化主题创作的艺术家等,以真实的力量和艺术的再现讲述革命文物的前世今生。

“这次修缮,我们又把树德里恢复到了100年前的样子。”近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沿着焕然一新的树德里弄堂,边走边介绍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时,树德里的房子刚刚造好不到一年,都是崭新的,当时房屋的结构按照现在的说法,就像如今时尚的lo ft式公寓结构,楼上是书房和卧室,楼下是餐厅和客厅。当年,13位代表迈着坚定的步伐,沿着这条弄堂走进了这栋房子,步入了会场,开启了一个时代。”

在100年的岁月长河中,这幢老房子就像一位老人,经历了沧海桑田却风华不减,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望着身边高楼渐起,看着路上车水马龙,如同当年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

曾经的白领公寓

如今繁华的新天地,是时尚中心,一百年前,这里其实也是高级白领的聚集地。1920年夏秋之间,陈老太出资建造了两排共九幢石库门房屋,沿马路一排五幢房屋,即望志路100号至108号(今兴业路70号至78号),都是一上一下的单开间房屋,没有厢房,但每幢房屋各有一个大门、一个天井。

房屋就像如今时尚的loft式公寓结构,独门独户,楼上是书房和卧室,楼下是餐厅和客厅。因为当时那里是法租界,建造这样的房屋结构,也是为了出租方便一点。薛峰说:“李书城当时在孙中山政府里任职,绝对是高级白领,他就租住在那里。”39岁的李书城和15岁的上海松江姑娘薛文淑在这里结婚。李书城的弟弟李汉俊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之后也住在这里。薛文淑记得,李汉俊交际广泛,不断有朋友来李公馆看望他:“汉俊的这些朋友很异常,他们在一起经常发生争论,有时像是在吵架。我以为一定是闹翻了,可是第二天这些人还是照常来,从表情上看不出有什么不愉快。他们常深更半夜才出门。”中共一大召开前,李汉俊提出把会址安排在哥哥李书城家,得到了李书城的同意。所以,按照时间来算,中共一大在1921年7月23日召开时,房子建成还不到一年。

从去年11月17日起,中共一大会址暂停对外开放,实施场馆修缮改造,以良好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今重新开放,与其说是修旧如旧,不如说是让这幢老房子重新回到它刚刚建好的模样。铺设于中共一大会址屋顶的是一种青灰色的瓦片,为了与原建筑使用的瓦片风格、形制保持一致,特意从各方收集来老旧小青瓦,在此次中共一大会址的修缮中一共使用了30000多片。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原本的瓦当很有特色,白底上有两个黑圆圈,被称为“熊猫眼”,这一设计在古建筑中被称为“画龙点睛”,这次修缮工程中,工人也在所有瓦当上,用黑色颜料给白底的瓦当上色,重新绘制,复原百年前的建造风貌。

这幢百年石库门建筑的特征是乌漆木门,朱红窗棂,清水外墙,在对待老工艺上,修缮工程应用了砌筑后不抹灰、不贴面的工艺,以表现砌体本身质感的清水墙体;清水墙面砖与砖之间的勾缝,特别采用了半圆形的“拱形”设计,用手抚摸感觉略微有些凸起,这在建筑上被称为“元宝缝”,此次修缮延续采用了这一当年的工艺。中共一大会址客堂间的窗户雕花木板,也保留了原先的设计,其中镶嵌着金色构件,为保证颜色鲜亮耐久,修缮用金箔代替了原先的金粉漆。“我们请来的师傅都是修复江南建筑的老工匠,水平高经验丰富,不论是一扇门,还是一盏灯,团队都细细确认。”薛峰说。

从酱园开到面铺

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后,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俩也搬走了,房东陈老太后来回忆道,当时他们家往来客人很多,后来被巡捕房注意,就搬走了,前后住了三年光景。

1924年,陈老太又将这两幢房屋连同与其并列的另三幢房屋全部租给生意人董正昌。董正昌对房子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将其中三幢房子改建成为“万象源酱园”。根据董正昌的回忆,他把东面100号、102号、104号打通改为三上三下结构,成为“万象源酱园店”,并将外墙改为混水墙,内部又添造了一个厢房摆酱缸,为了在前面墙上写两个大字“酱园”,他还砌掉了两个大门,只留一个。

“酱园开起来之后,董正昌生意稳定了,他又开始做起了二房东,自己搬到了隔壁马路的房子去住。”薛峰说。董正昌把房子106号、108号改建成两上两下房屋,106号天井改成厢房,仅留108号大门,租给了亲戚。后来,他的亲戚在106号开了当铺,不久,又改开“恒昌福面坊”,屋里安装了摇面条的机器,生产挂面,外墙也刷成白色。

如此这般,那一排房子从白领公寓变成了“酱园”和“面铺”,生意是不错,不过房子从里到外却也都面目全非。再后来,1943年望志路改名兴业路,106号改76号,108号改78号。难怪几十年后,沈之瑜约了杨淑慧再寻一大会址,站在马路上完全不见当年的样子。

还原的会议室

1950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经讨论后决定,寻找“一大”旧址,并加以恢复。经过半年的寻找和确认,终于确定了“恒昌福面坊”就是当年一大召开的地方。不过那时,外墙的清水墙被涂满石灰,成为看不见砖缝的混水墙,楼上还住着居民。“一大”会址查实后,上海市委立即承租下来,并请有关部门将旧址加固修缮。

但如何恢复原来的模样是个问题。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与“一大”相关的中文资料和档案,纪念馆只好眼光向外,查阅存于俄国和日本的相关材料。同时,市委还邀请了“一大”代表李达前来指导会址内部布置。李达将“一大”会议室布置在兴业路78号(原望志路108号)楼上,房间中间是一张会议桌(即长餐桌),桌上放着花瓶和烟灰缸,四周有几把椅子和圆凳,墙上悬挂了马克思和列宁的照片,还嵌上了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手迹。

1954年3月,纪念馆邀请李书城的妻子薛文淑和“一大”代表包惠僧前来,核查会址内部建筑结构。薛文淑指出,客厅应当在楼下,家里仅有的一张长餐桌是放在客厅里的,从来没有放到楼上去过,客厅里还有椅子、茶几和圆凳子,墙上不挂字画和照片。1956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一大”代表董必武前来视察,他肯定地说:“当年我们开会不是在楼上,而是在楼下。会议室应该布置在楼下。”他还分析:“当时不像现在,人家有女眷,我们怎好走到楼上去开会呢?何况那时我们的会议还有外国人参加。”

于是,纪念馆进行了重新布置,薛文淑也送来了当年78号楼上起居室内的一张红木六角形茶几和一张椅子。最终,还原成现在的模样。

焕发新颜的老房子

2001年,上海新天地竣工,让“整旧如旧”的创新设计理念广为认知,这个街区传承了上海石库门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城市肌理,也开创性地融入了当代乃至前沿的生活方式理念。如今,在上海,市中心的“新天地”早已成为时尚地标,成就其蜚声中外名头的,不仅是这里的繁华商业、摩登气质,更有那片承载厚重人文主题的石库门经典“老房子”。

年复一年,这里持续吸引着众多历史探寻者,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门牌前总是有很多游人争相留影,游客中也有很多外国人的身影。“自从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来这里,面对党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后,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数从原来的几十万增长到一百多万。”薛峰说。

“一大纪念馆新老建筑横跨兴业路两侧,形成开放式、街区式博物馆,与周边新天地商业区等合为一体,更便利游客前来参观。”薛峰说,“这幢老房子本来就是借于民,现在用于民,也教于民。”(文/ 吴冠玟 图/ 郭新洋)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