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从一个人的生命本质来讲,从人的意义上来讲,陶渊明是一个挣脱了锁链之苦又免除了残杀之危的人,一个用文明和理性战胜人性残缺、到最后一直不肯妥协的人。就此来说,他是一个完整的、较少遗憾的人。
张炜:完整的人
张炜
陶渊明散淡出世的形象差不多已成定格,这是因为他大多数时间或者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段岁月,都是在平淡安静的乡间度过的。
陶渊明是一个吸收了老庄和佛教思想的人,同时在内心里,在生命质地里最坚硬的那个部分,仍然是儒家的。这就使他从人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他的确没有看到哪个人成了佛,哪个人长生不老。他是一个极其朴素的观察者和思想者。他对佛道的最终结论是不相信。他没有采取释道的那些路径去逃避“丛林”;他觉得那是不积极也是不真实的,他觉得一个人无论有多少理由,还是应该从现实出发并有所作为。
他作为一个人更加接近了大自然,并且有着喜爱自然的天性,但却很少从自然的角度解释复杂的魏晋政治。就他已有的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文字来看,他对当时黑暗的社会与激烈的政治纷争是十分清醒的。他身在田园,眼睛却并没有完全离开时政。他对一切保持着足够的明晰与警觉,只是为了缓解绝望和悲苦,他才不停地用眼前的绿色和土色来安慰自己。
在回归田园这样一种人生现实里,他的作为又在哪里?这是他十分痛苦的地方,也是他用力探究的地方。最后他大约做出了一个解答:人的作为不仅仅是在官场,也不仅仅是投身“丛林”的生命冲荡,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式。一个生命要存在下去并且获得自己的意义,也就算是有了作为。他寻找到的这种方式就是最基本的农耕生活,是劳动。他觉得劳动和收获就是生命的意义,同时也是厚待了生命。这其实也是入世的一种方式,是度过生命危机的一种方式,是安顿灵魂的一种方式。用那些遥远的、看不见的、不能够说服自己的道佛思想来安慰自己,他最终觉得不太可行。
释和道说灵魂是不死的,一个人可以转生,但是谁看到了?所以陶渊明在诗里一直否定这个。他认为起码是自己没有看到。“彭祖受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形影神·神释》)“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饮酒二十首·其三》死亡是必然的,人生是短暂的,所以要对生命珍惜。老庄和佛教的那种超脱飘逸,与极具搏杀争斗的社会人间态样保持了距离,这种思想和生活态度,陶渊明又是认可的。
道家的超脱、闲适,佛教的虚无、空寂,在陶渊明的思想里都能找到痕迹,然而最终却并不太用以实践。陶渊明既不炼丹也不服散,最终还弃绝了与慧远一起到庐山修道。
陶渊明也常常谈论生命的虚无,比如那一大组《饮酒》诗,把光阴、坎坷、世俗名利和生死都一起泡在了酒里,在回归自我的同时,也将生命消解成了虚无。但尽管有这些感慨,毕竟还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劳作,伺候土地上的生长,伴随它们的生长和收获而喜悦。就一个生命来说,这是真正的健康和积极。就此而论他是理性的、务实的、不颓废的,也是向上的和清醒的。他不停地在这种劳动中获得愉悦,还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
在最有名的那篇《归去来兮辞》里他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就是自我批判和总结。他深深后悔以往,觉得那些看别人脸色、小心翼翼的入仕岁月既危险又不值,简直就是浪费光阴。
他要寻找一种评判人的存在价值的真正依据。如果能够觉悟,那么一切都还不晚,因为“来者”可追,“迷途”未远。
比较种种,他认定了在这种情势下做一个庄稼人的可行性,这种人生的价值所在。比较起来,一个人在这里活下去不需要多少相互残杀的动物性,只是播种和收获,是酿造和饮用,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活法,很健康很实在。在这里他可以和动植物们唇齿相依亲同手足,一句话,活得更像一个人。
他等于是不停地叮嘱自己,要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艺术家乃至于一个人来讲,他的残缺的确更少一点。说到人生的遗憾,表面看起来在他这儿是很大的:贫困潦倒,最后差不多是饿死的;但从一个人的生命本质来讲,从人的意义上来讲,陶渊明却是一个挣脱了锁链之苦又免除了残杀之危的人,一个用文明和理性战胜人性残缺、到最后一直不肯妥协的人。就此来说,他是一个完整的、较少遗憾的人。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