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同名是个普遍现象。不过,前不久偶然发现一位同姓同名同样爱写诗的同道中人,却难免令人惊讶。
遇上一位同姓同名同道者
胡中行
同姓同名,是一个普遍现象,古今中外皆有之。不说外国的两仲马、两托翁,光说我们自己,汉初就有两个韩信,一封楚王,一封韩王;又有两个刘武,分别是惠帝和文帝兄弟俩的儿子。三国时出了两个马忠,一吴一蜀,同为名将。现代更其如此,记得小时候就有对于两个王力的困惑。很久以后才弄明白,一个是北大教授,一个是“文革”中人。革命时期党内曾出过两个陈毅,后来为避麻烦,一位改名为陈沂了。两人都与上海有缘,先后担任过上海的领导。上面说的都是名人,如果在民间的话,只要你是常见的“尊姓”加上普通的“大名”,那么在同一个城市里,可能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你”。
一般地说,这些同姓同名者“老死不相往来”,于生活,于工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即使偶然碰到一起了,总有办法加以区分,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比如我的学生中来了一男一女两个“陈曦”,开始有点混,后来在他们的姓名后面加上性别就没事了。其实即便是同性别,只要用某个标记加以区别,比如大某某小某某胖某某瘦某某之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同姓同名再加上同道,情况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最近,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大麻烦”。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不久前,复旦的一位女生打来电话,邀我出任复旦与同济诗词大会决赛的评委。那位女生还算懂事,在推出广告前把介绍我的部分发我看了,全文是这样的:“复旦评委嘉宾:胡中行老师。主攻中晚唐文学及中国传统诗学,对贾岛及贾岛诗派有着深入研究。同时对古典诗词创作有浓厚兴趣,发表了多首作品。曾为央视《诗词大会》作七律一首:百草梯云上擂台,三冬破卷斗诗来,飞燕煮酒英雄醉,清照卷帘沪女魁。细解长征谈意境,常研小雅寄春梅。花香鸟语清风赞,击钵传觞主持才。”我大吃一惊,这首诗哪是我写的啊?当即打电话给那位女生,问她这首诗的来历。女生说是百度“胡中行”条目中搜来的。我循迹而去,终于通过百度,在《诗词吾爱》网中找到了另一个“我”。网上记录着这样一条信息:“胡中行,男,70岁。江苏苏州市吴中区。”那位胡中行诗词创作热情极高,自去年十月到现在,已在该网站上发表了185首诗词。与我完全是同道中人,难怪那位女生会把我们两个“胡中行”合二为一了。那位胡中行的创作题材比我宽广,比如《夜玩天猫》《爷孙俩》《点赞诗词大会》这样的作品我是不会写的。但有些题材的重合就在所难免了,比如咏荷花,他是这样写的:“雷电季风打叶催,百仙千蕾吐丝开。西湖处处清香散,郭府年年极品推。拍客云游收瞬间,诗人载酒久徘徊。穿株滚玉添童趣,幻见莲舟靠岸来。”而我则是这样写的:“此生羞入帝王家,动听雌风静听蛙。之子于归临汉广,伊人在水伴蒹葭。娉娉不与蔓枝累,袅袅偏收日月华。周后鲜闻同好者,倾城竞赏牡丹花。”没有必要评说我们两篇作品的高下,但是如果我的作品放在他名下,他一定会不高兴,反之也一样。至于读者分不清哪些作品是哪个胡中行写的,我们两个也只好“相顾无言”了。
本来我一直庆幸我的父母为我取了个鲜有重名的好名字,纵览古今,只有两位:明代的徐中行,现代的张中行,他俩都是搞文学并且搞得很好的。现在不对了,上网找找,光是“人人网”上,就有12个“胡中行”,并且还有一个是女性,幸好再没有发现其中有写诗的同道。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