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泾曾是化工厂集聚之地,让许多上海人“谈虎色变”。如今,经过近三十年的持续治污,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图为吴泾公园一景
择良木栖,养寿育儿
王晓玉
吴泾镇上有两位寿星很出名。一位是出生于1910年的唐根余老人。算起来他今年应该是107周岁了。不过问起他的年龄,他却总是报虚岁,说自己是108岁了。这是地道的上海人的习惯,说自己多大总是只说虚不说实的。另外一位是比唐老小了几岁的朱彩娥老妈妈。她生于1916年,去年刚庆过100大寿。有人去采访她,问她老太太您多大了啊,她笑吟吟地回答道,一百一百,就是一个1,一个8,我今年18岁了啊!她的风趣,逗笑了一屋老少。
两位耄耋老人都一直住在吴泾地区。唐老先生如今的居室在镇上的双柏小区里,三个儿子,一个在国外,两个在陪伴着他。除了有点耳背,他身体上几无大碍,2016年进入了上海市“十大寿星”之列。朱老婆婆住在新华村里,喜欢室外活动,几年前常到小区的健身器材上耍弄一番,现在只要天气好,还是让儿子陪着,亲自到小菜场上去挑挑拣拣。她喜好编织,自己身上的绒线衫,还是亲自手工织成的。
吴泾地方出了长居于此地的高寿之人,这不但让吴泾人很开心,更多的也就有了一份放心。由于曾是化工厂集聚之地,当年说起吴泾,上海人就会有点谈虎色变。这个“虎”,其实就是指的化工行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近三十年来,该地区的治污工程很给力:搬迁、改造双管齐下,整治河道、扩大绿化、科学管理多头并进,吴泾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一个地区,有了清的水、绿的地、洁净的空气,也就养成了高寿的子民。
在每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里,老人是福,儿女是宝,所以民间有谚道,百善之先是为孝,百事之先应为教。吴泾地区的教育资源,也甚是丰富而优良。
吴泾镇的历届带头人,一贯重视教育。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通过从外部引入名品大树(各级成熟的名校)、在内部注重培育良才(优秀的青年)的内外兼修方针,将一个镇级地区发展成了令人瞩目的教育重地:
继交通大学在吴泾地区设立分部之后,华东师范大学的主要校区也扩建到了这里;
由“九三学社”创办的东海学院,就毗邻于华东师大。
享誉全国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在吴泾紫竹园区先后设立了初中部和高中部,其中初中部不设门槛,实施就近入学政策。一批又一批的吴泾子弟,接受着这所名校的优质教育;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吴泾镇所开办的幼儿园,也一样办得风生水起。其中“紫竹幼儿园”,由闵行区人民政府、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紫竹国家高新区三方合作共建,是闵行区教育局直属公办幼儿园,彰显了“快乐教育”的先进理念;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原吴泾小学与吴泾三小“撤二建一”组建而成的新学校——“闵行区吴泾实验小学”:学校不但是“上海市足球精英训练营基地”,而且还是由上海市教育电视台与上海市电教馆共同创立的上海市学生影视创客基地:校内的“飞扬电台”,从策划到拍摄,到剪辑制作,都是由学生们亲自完成的。
拥有这样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吴泾地区理所当然地成了“孟母三迁”的理想之在。近数年来,大批购房客涌入,不但是为了老人——让老人在天蓝云淡的环境中安度晚年,增福添寿,更是为了下一代——让孩子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争取着更好的前途、更大的发展。入住这一宜居之地的人,是有眼光的。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