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的十一灯彩在那一年从原来的长龙灯改为天桥灯,不过那时候的天桥灯是竹竿扎起来的,而不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不锈钢的。
桥灯是淮海路的特色。图片提供 李建华
虽然有谚语说,十月还有小阳春,虽然说十一的时候常常挨上了温暖的太阳,穿汗衫都会出汗,但是这往往是十一的白天,而不是十一的夜里。大凡十一时节,白天东南风拂面,甚至忍不住还要扇扇子,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疾疾地东北风吹来,两只手交叉着紧抱胸前,还是止不住地打了个寒噤。在一年之中的三大节日里,春节和劳动节的晚上温度是高是低并不关紧,不下雨就行,唯有十一,不仅白天天晴很重要,而且晚上的温度更重要。
因为十一的晚上人通常都在室外,看灯,看焰火。
从出生一直到不惑之后,曾经在淮海路居住了四十几年,可以这么说,是一个十一灯和焰火几十年如一年的亲历者,对十一夜的温度,比住在其他路段的人有更多的体会。淮海路四楼的晒台,近距离直面东北方向人民广场的焰火发射区,自从有十一焰火开始,一直是一个天然的焰火观景台,观景位置之绝佳,简直可以和从东方明珠看黄浦江焰火较劲。于是,每一年的十一焰火,这个独用的晒台,就是一个公益的观景台,远亲会挑十一从乡下到上海来,不为别的,就为了可以看焰火;近邻会来,因为近邻家里看不到焰火,要好的同学会受邀而来,甚至隔壁弄堂也会有人慕名而来。十来个平方的晒台上,常常会有十来张陌生的面孔。你会高兴吗?不很高兴,因为“外来人员”毫不客气地占据了前排最佳位置,叽叽喳喳,喋喋不休,作为主人却只有在后排加塞的份,偏偏你还不能有任何不快的表示。这一份不高兴其实一直在和一份得意隐隐约约地抵消,所谓得意,那就是拥有焰火观景台的得意,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份虚荣。
最佳位置我是可以发扬风格的,最佳气候我是无能为力的。朝北的晒台,怎抵它晚来风急。东北风迎面而来,一阵紧一阵,一阵冷一阵,虽然已经备足了罩衫,用不着一小时,人跑掉一半。也有东南风的日子,却也不完美,因为烟火的降落伞便朝着越来越远的相反方向飘去,全然没有了降落伞顺东北风而来的企盼与擦肩而过的失落。于是十一夜的东南风抑或东北风,一直是无法平和的心头之忧;甚至就很有科幻地想象过,给东北风加温,让降落伞逆风;当降落伞从头顶疾疾掠过而不肯将下来的时候,用竹竿挑挑不到,那么就用过弹弓,对着降落伞发射子弹,但是没有一次成功过——与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比也不能比。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平台是用来看焰火的,那么住在淮海路,不管是不是看灯,看灯总是十一话题。今年看灯人多啊,今年看灯人少啊,说起来是有一种淮海路主人翁的快意的;而且住在淮海路的人看灯不用着急,等到十一点过后,看灯人群散去,交通管制已经撤销,淮海路空空如也,于是便出去走走,或者骑了自行车去兜兜风。应该是1971 年的十一之后的几天,淮海路突然大放灯彩,而且交通管制,按照成熟的政治经验,正逢周恩来陪同埃塞俄比亚皇帝到上海,于是就站在路边等啊等,秋风冷飕飕照样等,一直等到十一点多,车队疾驶而过,有人说看到了总理,有人说看到了塞拉西一世皇帝,有人说插国旗的车是空车……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淮海路的十一灯彩在那一年从原来的长龙灯改为天桥灯,不过那时候的天桥灯是竹竿扎起来的,而不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不锈钢的。
在1989 年十一之前,这样的得意一直绵延着。后来人民广场的焰火天幕被楼宇削去一个角,再削去一个角,直至没有了天幕,再也没有人来看焰火了。站在晒台上,听得到远处飘来焰火的噼哩啪啦,要推断一下,是浦东的世纪公园?是锦江乐园?是江湾五角场?是虹桥?但是一定不是人民广场。
自从搬离了淮海路之后,不再是十一灯火的直接亲历者,不经意间,少了一份不是炫耀的炫耀和不是埋怨的埋怨。还是在市区没有禁焰火的时候,离国家焰火似乎越来越远,但是零零星星的焰火此起彼伏——这已经是“私家”焰火了,很近距离的,一串火苗升天,头顶一片梅兰竹菊,也不必牵挂东南风还是东北风。一阵近近远远的热闹之后,隐约看见有东西夜色中飘落在阳台。推门一看,竟是一个小小的降落伞,那一个竹竿没有挑到过、弹弓没有射落过的降落伞。(马尚龙/文)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