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塌了。”父亲告诉我,心情沉重。晚饭后,我们坐在餐桌前,不着急收拾碗筷,聊到很晚。已经不记得上次同父亲促膝长谈是什么时候了。
1962年,父亲13岁,中午带一钵薯藤饭到杜甫庙念完小,身边同学好歹也是薯丝饭。但他觉得有薯藤饭吃有书念已是福气。此时,一家四口,尚过着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生活。那年,祖父下定决心起屋。老话讲:一年起屋三年食粥。一家人起早摸黑,终于在山沟沟里起了座草砖屋,稻草做的屋顶,也算是有了个属于自己的窝。
草砖茅棚一住就是十一年,父亲教了两年书,工资从31块5加到35块,省吃俭用,起手干人生第一件“大事”,要把茅草屋换成清汤瓦片。
他请表兄思叔用拖拉机从浏阳芭蕉塅拖来瓦片。黑色的瓦片不能下山,兄弟俩肩挑手提,磨出血泡来才把三万片瓦搬到家。又到芦洞买来椽皮,上清水挑来烟砖。父亲爬上屋顶,几尺厚的稻草已腐烂成灰,成千上万只千足虫从天而降,蔚为壮观。而此前,每每祖母在厨房生起柴烟,屋里屋外虫满为患,饭菜都不得进口。
24岁的父亲,站在屋顶,沐浴着蓝天和阳光,老屋前的麻梨树,麻梨子黄里透红,宛如宫灯,他是否有振臂高呼的喜悦和满怀的憧憬?
整个夏天,兄弟俩晒得墨黑,茅草屋脱胎换骨。父亲在屋前的晒谷坪上响起百字鞭,祖母在宽敞明亮的灶膛升起炊烟。一家人,欢欢喜喜坐下来吃了顿进伙饭,父亲说,那一晚,不知道消灭了多少祖母煮的新米饭。
而我19岁的母亲,听到一个陌生年轻人的名字,在通往清水外公家的羊肠小道上传开。他正埋头挑一担青砖,竹扁担在肩上闪动,一粒爱情的种子,已经在母亲心底萌芽。 (李智)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