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丨茅善玉:先苦后甜不放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沈毓烨     2019-09-23 10:15 | |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卓尔不群。从最初到现在,这条艺术之路风雨彩虹多故事。今天,我们向杰出贡献奖的得主们同题提问,略晓一二其艺术人生——

茅善玉


图说:茅善玉 资料图


  1.第一次登台亮相何时何地怎样情形?

  和很多艺术家第一次登台就“一鸣惊人”很不同,我第一次登台的经历可以说是这辈子的阴影,用现在流行语说就是“车祸现场”。小时候我嗓音沙哑,又不会科学发声,虽然中低音唱的蛮有味道,但高音总是上不去,高了一定音调我就“失声”,唱超过一场也会“失声”。我一度都以为自己不适合吃这碗“开口饭”,直到我遇到了一个教美声的老师,才学会了科学发声,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声腔特色和表演风格。

图说:年轻时的茅善玉 资料图

  2.第一次获奖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获奖是1983年,凭借《璇子》一剧获得第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4年登上央视春晚清唱《燕燕做媒》,然后拿了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图说:茅善玉在《璇子》中 资料图

  3.第一次遇到的坎儿如何迈过?

  我第一次登台应该就是我艺术上的第一道坎,现在想来,“先苦后甜”并没有什么不好。尤其是对我这种好胜心强的人,越挫越勇,越是不被看好越是激起斗志。要不是那时候差点被调去“服化组”,我也不会苦练“内功”。

图说:茅善玉 资料图

  4.如今最要感恩的人是哪一位?

  在我艺术道路上遇到过很多贵人,老师、领导、同事、同行……但如今你问我这个问题,我心里浮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樊锦诗。打造沪剧《敦煌女儿》整整八年,和驻扎敦煌的“上海女儿”樊锦诗的这段忘年交,让我明白了一个艺术工作者所要扛起的责任和担当。无论是抢救壁画还是修洞窟,无论是创排新戏还是打造角色,都离不开“匠心”精神。

图说:茅善玉在《敦煌女儿》中饰演樊锦诗 资料图

  5.第一句想与晚报读者分享的话是?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民晚报》是和我们上海市民百姓最心贴心的报纸;沪剧作为本地剧种,也是扎根老百姓生活,他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感谢这些年来《新民晚报》对沪剧的报道,也感谢看晚报的读者对沪剧的支持和热爱。愿“晚报”这张本地报纸和“沪剧”这个本地剧种越来越好。(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整理)  



点击图片回到专题首页



>>>了解更多

  十日谈 | 茅善玉:八年历练换来今日绽放

  十日谈 | 茅善玉:培养沪剧接班人

  茅善玉:沪剧是跟着城市一起进步的|我和艺术节不得不说的故事

  茅善玉的沪剧梦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