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一种燃烧的生活!”
市民读书会活动凸显申城百姓对长征精神“真爱”
傅堪/文 杨建正/摄
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新民晚报社和世纪出版集团携手主办的市民读书会第八场活动,以“同志们,去长征”为主题,今天上午在静安区图书馆冒雨举行。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主讲嘉宾为观众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长征史料,会后还被读者层层围绕答疑解惑,显示出上海市民对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热切关注。
同志是跨越国界的
“同志”,时下从网络到民间,似乎一提及这个称呼就有些“异化”,但它却成为今天热烈的读书会的“关键词”。主讲嘉宾、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陆旸介绍,中国共产党早在一大党纲里明确,所有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此同志之意即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这个共同志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称谓就如同一面神圣的旗帜,鼓舞和激励着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经受住长征的生死考验,迎来革命的新局面。
在革命理想的感召下,同志关系是可以跨越国界的。另一位主讲人、新民晚报编辑吴健介绍,无论随红军行进过一段路程的瑞士传教士薄复礼,还是写就名篇《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记者斯诺,他们更准确的身份是“朋友”,而真实参与长征战斗的外国同志却鲜少提及,比如毕士悌就是其中的杰出的人物。
陆旸教授指出,长征改变着中国悲惨的命运,也吸引着那些希望用革命改变各自国家被殖民被奴役命运的外国志士前来参与,要知道,在充满理想和信仰的队伍里,没有人会感到孤独。吴健用一句谚语诠释了红军同志们的人生抉择:“生活只有两种一一种是腐烂,一种是燃烧,他们(指红军)选择了燃烧!”
长征岂止在战斗
湘江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读书会上,许多市民对这些长征中发生的战斗耳熟能详,但两位嘉宾却另辟蹊径,和大家交流起另一个战场的“长征”。陆旸谈到,红军不光是战斗队,更是一支宣传队,工作队,长征在斯诺笔下被形容为“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有道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为了对外宣传真实的红军,1935年,党中央开完遵义会议后不久,陈云秘密返回上海,寻找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在等候前往苏联的一个多月里,他在上海撰写了追述红军长征的文稿《随军西行见闻录》,为了便于公开发表,他使用了笔名“廉臣”,借一位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真实记述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经历。
陆旸指出,除了人民利益,党和红军没有也不允许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长征中,党和红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视百姓如亲人,使沿途亿万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被写满的笔记本
得知今天有市民读书会长征讲座,很多读者为避免雨天路堵,提前1个多小时抵达会场。读书会气氛热烈活泼,在互动抢答环节,当嘉宾刚提出一个与朝鲜烈士毕士悌有关的问题后,69岁的胡阿姨第一个抢到回答权,她不仅准确报出答案,还骄傲地展示自己在讲座中记录得满满的笔记。今天上午风雨交加,她到达图书馆时衣服鞋子都淋湿了,但觉得很有收获,像胡阿姨这样认真听讲记笔记的热心读者不在少数。
已是第三次来参加市民读书会的汪卫平说,今天讲座收益良多,让她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顶风冒雨前来的不少中老年读者精心着装,显示了对长征精神的尊重,有的夫妻还结伴而来抢到前排座位。
静安区图书馆馆长丰华英和她的团队为此次读书会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彭浦新村街道图书馆等都张贴了此次读书会预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还及时发布服务信息。参与活动的静安区文化局副局长张众告诉记者,来参加此次读书会的人都有一种对长征的“真爱”,这场小小的“风雨之约”,倒是在某种程度上让大家体会到长征精神的可贵与可敬。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