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街镇报: 天平家园鹤翔航头朱家角古镇泗泾 今日九星宝山社区璀璨徐家汇定海家园科瑞物业湖南社区健康枫林今日虹梅今日练塘龙华社区曲阳社区庙行之声北站社区江桥报太平家园嘉兴天地美丽顾村和谐盈浦金泽报道康健社区走进广中川北印象重固家园今日佘山永丰社情友谊社区今日张江今日真如宣桥之声岳阳家园宜居东明新车墩报今日宜川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执着可待清泉涌——《百年巨匠》拍摄纪实

  执着可待清泉涌——《百年巨匠》拍摄纪实

  王瑜明

  “一字一方圆,一笔一江山;一点一春色,一抹一冬寒;一心一世界,一生一百年……”随着浑厚深沉男低音的吟唱,一部视觉版的中国现代艺术史徐徐拉开了序幕。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段段动人的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中缓缓再现。

  从策划到拍摄,《百年巨匠》时间跨度20多年。“做这件事,就像打井,执着做下去,可待清泉涌流。”《百年巨匠》的出品人、总策划、总监制杨京岛这样说。

  这口井又是怎么一点点打出来的呢?

  二十年策划

  上世纪80年代,杨京岛还在报社广告部工作时,就开始与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挂历《中国书画》。挂历的内容由书法和绘画作品共同构成,在稿件的征集、编辑过程中,杨京岛与很多书画大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杨京岛下海创业,虽然很忙,但内心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丝毫未减。因为热爱书画艺术,杨京岛经常举办书画笔会和展览活动,也由此结识了吴作人等一些著名的书画家。很多名家也把杨京岛视为朋友,倾心交谈。他们的言传身教,令杨京岛开始思考一个问题:21世纪,我们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艺术?需要弘扬什么样的精神?

  思考的结果,是希望能让人们走进经典,在回眸中,看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从而更好地传承。那么,什么样的形式才最适合,才能满足今天的观众呢?2009年,杨京岛先后策划并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合作拍摄了《美术大师——吴作人》和《国画大师——张大千》两部纪录片。尽管后者获得了2011年优秀国产纪录片,杨京岛仍然心存遗憾:片中的静态访谈太多,对大师画作本身呈现不够,也无法展开大师丰富精彩的人生故事。带着这些遗憾,杨京岛决定做一个全新的尝试:用一部大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让人们看到,每一个大艺术家,都有坎坷的经历和传奇的故事,他们对人生、家庭、国家的使命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还原与重塑

  杨京岛的新尝试,就是取名为《百年巨匠》的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

  巨匠大多有极富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他们成长于乱世,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变迁和时代的风起云涌,经历了中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是自强不息,经受了岁月的磨练,用超乎寻常的意志和努力,成就了自我。“还原巨匠本色,重塑大师形象”,这是纪录片的目标。原貌、原作、原物、原址,还有亲友、同事、学生、当事人、见证者的讲述……2011年,拍摄团队开始奔赴世界各地,追寻巨匠们走过的踪迹。

  学美术出身的赵伟东,是最早参与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的导演,从2011年起投入到美术篇的拍摄,现在是美术篇第一、二、三部的总导演。在《潘天寿》开机前,赵伟东特地率摄制组采访了潘天寿之子、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潘公凯直截了当地问:“关于《潘天寿》的片子已经拍了很多,做来做去有什么新意吗?”赵伟东胸有成竹,回答了四个字:“悲情英雄。”潘天寿是一位“逆潮流”而动的艺术家,明明看到艺术的时代潮流,还是选择了中国立场,立志做中流砥柱。“逆流”,注定“悲情”;坚守,方显英雄。以此为全片基调的想法,得到了潘公凯的认同。潘公凯亲自带着摄制组到父亲的故居、墓地去拍摄。

  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节担任国际评委的梁碧波,是《百年巨匠》美术片第四部总导演。在和石鲁、蒋兆和、黄胄、李苦禅等4位巨匠的后人初步接洽后,梁碧波带回30多本书开始做功课,梳理出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他们走过的路,他们内心的路,与他们相伴相生的中国社会的路,这三条路是交织在一起的。”梁碧波还想在纪录片中建立两个时空:一个是那个时代,一个是当下,当年的故事和当下的故事一起讲,用现实的镜头讲述历史。事实上,当年这几位巨匠做的事情,今天依然有人在做,当年的很多场景今天也还在;这不就是生生不息的艺术血脉传承吗?

  2011年9月21日,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书画精品展拉开帷幕,齐白石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在齐白石的出生地——湘潭白石镇杏子坞村,摄制组找到了齐白石的老宅。追寻着齐白石的足迹,摄制组又来到了长沙、西安、北京……大师们去过的所有地方,摄制组几乎无一遗漏地走了一遍,拍了一遍。

  活文物里找素材

  “人物纪录片的创作,重要的不是拍摄和制作,重要的是对题材、人物进行研究,片子成功的百分之七八十取决于此。如果你不熟悉人物、了解人物,不进入到人物的生活情境当中去,不了解人物交往的人,不了解人物的学生,你怎么去解读人物呢?你的解读跟别人的解读有什么差异性呢?人们为什么要看你的解读呢?”《百年巨匠》书法篇总导演孙铁健的观点,也是众位总导演共同面临的问题。

  所以孙铁健在细节上用足了工夫,“历史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共同完成的一个叙事、诉说,这样才叫历史,把话语权交还到每一个亲历、亲闻、亲见者,交还到每一个具体人那里。”在孙铁健的计划里,采访的人不止有专家、传记作家、亲人、当年经历历史事件的人,甚至还应该有巨匠们当年请过的厨师、司机等,不同身份的人共同来完成口述。

  但如果资料很少或者甚至找不到任何活动影像怎么办?因为拍摄的都是诞辰已过百年的巨匠,这个问题,是个必定会碰到的大问题,对于纪录片拍摄,也是个重大缺憾。在筹备工作中,《百年巨匠》话剧篇的拍摄团队就碰到过一个大难题——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的影像资料一点都没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有六七十张焦菊隐夫人秦瑾授权收藏的照片,包括小时候的图像。但反映其艺术生涯关键时期的照片不多,影像资料一帧都没有。”在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家深入交谈后,结果有点令人抓狂。这个人艺戏剧博物馆馆长刘章春口中“最不好拍的导演”——人艺人口中的“焦头儿”,怎么拍?

  其实这个问题,在拍摄别的篇章时也遇到过,但相比于独立创作的画家、书法家,话剧导演这种“群体工作”的艺术家更难实现。通常,没有影像资料,纪录片会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可问题又来了,“拍齐白石,弄个背影在画画就可以,但话剧的导演、演员,情景再现,怎么处理?”《百年巨匠》总撰稿刘传铭问。

  人艺影视中心主任李春立亦有同感:“情景再现一定得有史料、文献支撑,不能进行艺术想象和夸张,不能虚构。”没有资料就得去找,曾拍摄过15集纪录片《曹禺》的李春立经验丰富,他推荐主创去找更多的线索——虽然焦菊隐至1975年去世以前一句录音都没有留下,资料又在“文革”中被毁了一些,仍可以从他合作的艺术家入手:“焦菊隐合作的艺术家,蓝天野、朱琳都可以谈,于是之、谢晋、叶子的回忆录也写了很多和焦头儿合作的经历。”刘章春也给大家出谋划策:“重要的资料,在很多人的文章和回忆录里,于是之、曹禺等人都写过。《北京人艺30年》画册,曹禺先生写了序言,这是对焦菊隐最为准确的评价。”“在人艺,苏民、蓝天野和焦菊隐交流很多。”据介绍,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和焦菊隐共事的老先生,至今还有健在的,可以从这些“活文物”那里拿到不可多得的素材……

  话剧篇总导演吴琦说:“通过资料的查找和消化,通过知识考古,发现的过程胜过结论本身。很多细节只能依托猜想,但重要的是坚持纪录精神,那是一种试图无限接近事实的努力。”

  正是这样的努力,才可能让纪录片讲述的历史真实、鲜活。

  拍出人性的温度

  濮存昕在讨论时说,从焦菊隐等百年巨匠的身上,可以看到当今文化界所缺失的重要内容,拍《百年巨匠》,需要拍出民族的理想和一代大师思维方式的审美敏感。“越是大师,越得往‘人’里拍。”这也是大家在讨论后定下的基调。

  从事纪录片多年,曾获得过6次政府最高奖“华表奖”及许多其他奖项的导演陈真,是《百年巨匠》音乐篇总导演,他在见到纪录片出品方的工作人员时,时常会半开玩笑地吐槽:“我运气不好,来得晚,其他导演把好弄的都拿走了。”

  陈真说音乐篇“不好弄”,也还是那个老问题:6位巨匠——刘天华、聂耳、黄自、冼星海、萧友梅、贺绿汀的影像资料缺乏。但音乐有特殊性,也就有新的办法可想:那就是不依赖原始影像,营造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

  陈真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搜集到巨匠们的不少手稿、乐谱等资料。“音乐和其他艺术不一样,即使人不在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耳朵‘看到’他们。声音还在,乐声还在,可以由不同的人和乐器来演奏,让这些声音可以回到百年前;在他们身后,依然在时空当中回响。”陈真在片子中用了一定篇幅来让大家聆听这些大师的作品。当观众沉浸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时,这些作品表达的历史情感、艺术美感,自然而然让人进入了故事的节奏,传主的一生……

  “纪录片必须要有情感与温度,要讲人的故事。”陈真说,“这就是我认识的《百年巨匠》——他们是谁,在今天重温有什么意义。”

  曾经拍过10集纪录片《梅兰芳》的导演周兵,也是《百年巨匠》京剧篇的总导演。“我们都面临这样的困难,但作为影视导演,解决的就是没有影像而要创造新影像的问题。”既然必须要用情景再现,周兵就希望力求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达到审美的高度。从资料调研到影像收集、整理“四大名旦”的代表作,包括他们的剧目、影像、照片和著作。周兵一直说,《百年巨匠》京剧篇的核心,是要展现京剧之美——呈现舞台特色;同时要展现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之所以成为巨匠的奥秘所在。

  如何“让大家爱看”,也是周兵一直在琢磨的一件事。“‘四大名旦’,这些百年巨匠,他们处在西方文化对中国急速冲击的时代,但他们发展了自己的艺术,做成流派,成为宗师,这种精神是我们当代很多艺术家所不具备的——这种精神也需要我们去继承。所以,要拍有人性温度的作品,用当代创新方式传递传统经典文化和中国精神。”周兵说。

  《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负责拍摄“鲁郭茅巴老曹”,这文学六大家人们都耳熟能详,怎么拍好,确实是个挑战。“大家都听说过他们,都看过他们的作品,但其实很多公众对他们、对他们的人生历程没有全面的了解,这就给我们很大的空间——比如郭沫若的晚年,当他知道儿子去世后,一个人关在书房里抄儿子的日记,这种内心的折磨展现了作家的个性特点,也揭示了作家的另一个世界。”

  这部纪录片聚焦的,都是大家,但在《百年巨匠》里,他们却是那走下神坛的人,真实地存在着的人。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今日热点
发布评论
您还能输入300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

  • 数据加载中……
【街谈巷议】围堵抵制是"人祸"不是爱国 市民:爱国请先自强 2016-07-21 09:25
聚合
生活在上海 生活在上海

这里,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上海人,有来自国内各地的新上海人,有不远万... [详情]

登巴巴那么可爱,怎么忍心让他受伤害 登巴巴那么可爱,怎么忍心让他受伤害

在这里不想发任何和他昨天受伤有关的图。毕竟乐观而又虔诚的登巴巴,... [详情]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新民地铁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友情链接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