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弃世既有离世之意,亦有超凡脱俗,遗世独立之意。张桂铭先生离世已二年有余,特立独行的他确实如此。
忆桂铭先生几件事
何一民
值得尊崇的张桂铭先生离世已二年有余。庄子云:“夫欲免于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彼更生,更生则几矣。”弃世既有离世之意,亦有超凡脱俗,遗世独立之意。特立独行的桂铭先生确实如此。
记得上世纪末,中国书画掀起一股热潮,拍卖公司每年都有当代画家的天价作品出现,其中真假混杂,不少知名度不算高或艺术成就一般的画作,一夜之间拍出高价,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皆有,炒作之风泛滥。作为艺术爱好者,不少人都有疑问,值这个价吗?某次与桂铭先生闲聊,说起北京某著名机构想收藏他的作品,并准备每年拿几幅到香港、北京等著名拍卖公司上拍,每张都会拍几百万。桂铭先生淡淡一笑:“价格炒得那么高,以后怎么办?是按照拍卖价还是照实价?”可见他是非常清醒的,不愿被人利用,也不愿价格虚高去欺骗收藏者。他说过:“我希望收藏家更多关注我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不希望当作支票锁在保险箱里。艺术品收藏,首先是因为它是艺术,这是根本。艺术作品的高低,也会体现在它的经济价值上,可能一时不一致,但最终会统一,或者说相对接近。”
我每次去桂铭先生寓所拜访,他总是十分诚恳低调,不管是谁,离开时他都要自己送到电梯口,打了招呼,等关上电梯门后才离开。有时候我问他:“张老师,还在画画吗?最近有没有新作?”他总是习惯性地淡淡一笑,讲话也不疾不徐,贵人语迟般地回答:“现在还在画,不过我人比较懒,画得也少。”“我画了这么多年,放弃可惜。”比之某些人的张狂自负,真有天壤之别。中国国家画院为桂铭先生设立个人工作室,来上海取展览作品,负责人说:“我们去其他地方要见一些知名的画家很难,他们职务多,应酬忙,有时候约几次都难得见面。而来张老师这儿,似乎很闲,每次基本上随到随见。”
真的,桂铭先生不善交际,极少应酬,却把时间都花在读书、思考、画画上了,外表木讷,儒雅而又“老好人”般的他却有一颗炽热、奔放的艺术家之心,他把他的全部献给了他最钟爱的中国画艺术了。
古人有“人品即画品(书品)”之说,虽不完全正确,如赵孟頫、董其昌,他们的艺术成就与其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品行不甚相称,但德、艺俱佳的艺术家更能得到人们的尊重。桂铭先生就是这样德艺俱佳的艺术家。
有一次,陪桂铭先生去田子坊的“金粉世家”做中式服装,裁缝师傳在帮他量尺寸,我在后面望着他笔挺的后背,不禁说道:“张老师,侬背脊骨老挺格。”他张嘴大笑,用绍兴上海话回答:“我一向迭能格。”这不仅使我想起了绍兴历代文人豪杰,从王充到王阳明、黄宗義,从秋瑾、徐锡麟到鲁迅、蔡元培、马寅初等。画家中更有徐青藤、陈老莲、任伯年、赵之谦等。地灵而人杰,那些名留千古的绍兴人不少都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桂铭先生的旧宅离徐渭故居不过几百步之遥。500年前的徐文长虽然人生坎坷多难,晚年潦倒,精神失常,“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却独创了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500年后的张桂铭幼年失怙,家道衰落,却靠自己的天赋和勤奋走上专业绘画之路,他孤独而又特立独行,“三秋桂子香最浓,五彩图画永铭留”,他把中国绘画中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水墨与色彩;写实性与装饰性;具象与抽象以及民间艺术的联系巧妙融合,独创了自己花鸟画的图式,打开了传统花鸟画走向当代的大门。
500年前的徐渭与500年后的张桂铭灵魂是相通的。难道张桂铭是500年前徐文长的轮回?不过,桂铭先生在艺术上有如此成就,一生,足矣。人离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的时候,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任何东西。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